一封家书
x。l:你好!
不妨就先把学业当作出国的工具,这没有什么不对。当一个地方限制了一个人发展的时候,他完全应该换个地方,另辟生路。(所谓发展也并不单指学业,而是指生活或生命的全面发展)而另辟生路的工具,自然各用其能了。我们赞成你不要放弃学业,主要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出国之后也可以继续搞原来的专业,也可以干别的,路子就宽了。你要是不喜欢生物,迟早都应该放弃它,这也并不见得意味着白学,知识终归是有用的。一个人无论被指定干什么,都是苦役,逃离苦役是正当的是必要的。无论干什么,理由只有两个:一是你乐意干,一是你借此达到其它你所感兴趣的目的,舍此两点即是荒唐。再没有比一个人一辈子都在于他所不喜欢干的事更荒唐的了。所以,既然知道不想干什么,又得知道终于想干什么,还得知道现在必须干什么。假如没有更好的工具,你就只好先把这件工具收拾好备用。我想,学业还是你目前出国最重要的资本,其它的条件都隶属于它。出国是一个宽广的未知,二十几岁应该去追寻这样的东西。出不了国则大约是个狭窄的已知,四十几岁的人适合这种途径。真理是多元的,结构决定其对错。
其实,一切学业说到底都是谋生的手段(为了肉体的存活),都是娱乐的玩具(为了精神的充实)。一切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到底都有什么用呢?从人迟早都是要死的这一点来看,从人类乃至宇宙迟早也是要毁灭的这一点来看,人终归只是一堆无用热情,我们之所以还得保持这热情,还得用明智和真诚来校正、来助燃这热情,只是因为舍此我们会活得更加荒诞。甚至死也不能免除这荒诞,因为:结束不过是另一个开始。绝对的虚无可以证明是没有的——一旦有就不是绝对的无了。而一切存在都是主客体的共同参与,那么主体就会永远面对一个无可逃避的世界,因此必然是生生相继永恒轮回。逃避生之事实必定是徒劳的,而放弃生之热情只能使人落人更加荒唐的境地。所以看透了生活的本来面目然后爱它是一种明智之举。唯此可以使生命获得欢乐和价值,永远能够这样便永远能够欢乐,生生能够这样便生生能够获得价值。
总有些人以颓唐来证明自己是看破红尘,其实只是加剧了自己的痛苦而已,使自己陷人更加荒唐的境地而已。
我以为人们对于佛法也常有一种错误的理解——即灭欲。人生来就是欲望的化身,人比机器人多的只是一份欲望(我从心我论中得此结论),消灭欲望绝不是普度众生,而只是消灭众生,不应该灭欲,只是应该把欲望引向过程,永远对过程(努力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总之生命的一切过程)感兴趣,而看轻对目的的占有,便是正当的欲望。只是为了引导出一个美丽的过程,人才设置一个美丽的目的,或理想。理想原就不是为了实现,而只是为了引出过程罢了。美丽者何?所谓童心不泯是也,所谓生气勃勃是也,所谓既敬畏自然之神秘又不屈于命运之坎坷是也,无论你干什么都干它个津津乐道一醉方休。
人不仅对科学了解太少,而是对一切都了解太少了。人是太狂妄了。上帝给人们设置了无限,就是为了让人永远不失却乐趣,为此我们要感谢他。
现在所说的科学仅仅是一种方法,一个角度。也许它将来会扩大得不像它了呢,或者不是它了呢,这又何妨?所谓大胆想象,不能只是一个范畴里大胆,要有超范畴的大胆,或干脆毁灭一个范畴的大胆。有什么用呢?好玩!有趣!高兴!美哉乐哉!陶哉醉哉!而已。
这样,又何必一定要出国呢?但是也可以换一种问法:又何必不出国呢?我只是想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使自己的世界更开阔些还是好的,闯荡闯荡去还是好的。所以能出去就出去看一看,学一学,终于不能出去也没什么大关系。所谓:是真才子自风流。中国也有能人,美国也有傻瓜。能否使生活成功,大约还是内在的心路。所以,我们既建议你争取出国,也建议你作好出不去的准备。暂不放弃学业,是否于出去和不出去都有好处呢?——这要由你自己来判断。事业是重要的,但也如目的一样只是为了过程的欢乐而设置的,因为没有事业大概也是很难受的一件事,又如没有目的大概也是很空茫的一种处境。
在人生的路上,必要找到一个好玩具。而只要玩得人迷,就都是好玩具。就像找到一个好爱人,而只要爱得深,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爱人。记得很久以前我发现一个并不伟大的知名人物,说了一句我至今认为是伟大的话:人生无非两件事,事业和爱情(既是狭义的,也是广义的)。我想不妨给他加上两个字:过程。事业的过程,和爱的过程。
有了电脑,很好玩,就越写越多了,而且有点书卷气了,有点说教的味道,别在意。
祝好运!
史铁生
归去来
我知道,北玲有一桩未了的心愿:回陕北,再看看那片黄土连天的高原。她曾对我说过,当她躺在美国的医院里,刚从那次濒死的大手术中活过来,见窗台上友人们送来很多鲜花,其中有一束很像黄土高原上的山丹丹,想必也是百合类。她说,她熬着伤痛,昏睡,偶尔醒来就看见那束花在阳光里或者月色中开得朴素又鲜活。她知道她患了肝癌。她说,有十几天,也许更久,别的花慢慢凋谢,唯独那束山丹丹一样的花一直不败,她相信此非偶然,必是远方那片黄土地上的精神又来给她信心和帮助。
她说:“等我的病见好一点,立哲要带我回一趟陕北。”
立哲,北玲的丈夫。就是那个孙立哲——当年的知识青年模范,在窑洞里为农民作手术的赤脚医生。立哲当年的事迹颇具传奇色彩:只上过初中二年,却在土窑洞里作了上千例手术,小至切除阑尾,大至从腹腔里摘出几十斤重的肿瘤。我可以作证这既非讹传也无夸张。我与力哲中学同学,在陕北插队同住一眼窑洞。他第一次操刀手术,我就在他身旁,是给村里的一个男孩割去包皮。此后他的医道日益精深,十年中,在陕北那座小山村里,他内外妇儿各科一身兼顾,治好的病人以数万计。那小山村真名叫关家庄,我曾在一篇小说中叫它作“清平湾”
最早听说北玲,大约是74年,听说陕北知青中有几个师大女附中的才女正写一部知青题材的小说,才女中就有吴北玲这名字;那时我也正动了写小说的念头,这名字于是记得深刻。第一次见她是在78年,初秋,下着小雨,一个身材颀长的女子跟在立哲身后走进我家。立哲说,她叫吴北玲,也是陕北插队的。我说,噢——我知道。立哲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早就知道,行么?立哲笑道:行。北玲脱去粉红色的雨披,给我的印象是生气勃勃。其时她已在北大读中文系。立哲说一句“你们俩有的聊”就去忙着包饺子(他拌的饺子馅天下一流,这一点,几年后在芝加哥得到验证)。我便像模像样地跟北玲谈文学。饺子熟时雨停了。那晚月色极好,我们坐在小院儿里吃饺子,唱辽阔的陕北民歌,又唱久远的少年时的歌,直唱到古今中外。北玲唱的一首古曲至今还在耳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立哲说北玲的手风琴也拉得好,北玲说等哪天她要带着琴来为我演奏。我常常不能相信,一个灵魂就会消失,尤其那样一个生气勃勃的灵魂。
此后立哲住在我家养病,陕北十年给了他终生受益的磨炼,同时送给他一份肝炎。北玲在北大呆不住,几乎天天往我家跑,当然是因为立哲。那时我初学写作,写了拿给北玲看,不知深浅地占去这痴情人的很多时间;北玲的文学鉴赏力值得信赖。她常常是下午下了课来,很晚才走,每次进得门来,脸上都藏不住一句迫切的话:立哲呢?如果立哲不在,她脸上那句话便不断地响,然后不管立哲在哪儿她就骑上车去找。立哲正在身体上和政治上经历着双重逆境,北玲对他的爱情,惟更深更重。
半年后,立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二医的研究生,北玲迂回着表露她的骄傲:“真不知这小子什么时候念的书,考试前三天还又钓鱼又跳舞呢。”有一天一伙同在陕北插队的朋友碰在一起,有人提醒他们:“什么时候结婚呀你们?”立哲算了算,很多插队的朋友碰巧都在北京,便打电话回家:“妈,你准备准备,我明天结婚。”
“精神病!这哪儿来得及?”“有什么来不及?陕北这帮人一块吃顿饭就得。”
婚后不久,立哲和北玲相继去了美国,一个学医,一个学比较文学,一去又是十年。他们从美国寄来照片,照片上的北玲依然年轻,朝气蓬勃;立哲却胖起来,激素的作用,听说他又添了糖尿病。信却少,他们大忙。听说立哲对实验动物过敏,几次因窒息被送进医院,他的导师惋惜再三,也只得同意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