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中得意。却忘了一帮兄弟的感受。
三阿哥似笑非笑的看了眼老十,挑拨道:“弘政小小年纪哪想得到这么多,该不是被人当枪使了吧?”
其他兄弟皆微微点头,弘政在上书房好几年了,从没听过他聪颖过人,怎么一到安居岛就成小大人了?
老十冷笑道:“三哥,你把话说清楚点,谁拿弘政当枪使了?”
九阿哥则反驳道:“三哥,我家弘政脑袋瓜子好使着呢,小小年纪可就被皇阿玛封为世子了,谁家府上的世子比他年纪小啊?”
康熙觉得胸口有些发堵。早早封弘政是气九阿哥的,没想到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四阿哥也出声了“弘政这些日子的确出息了许多。”
康熙一听,对三阿哥鄙视了,瞧瞧人家老四多会说话,明着夸弘政,其实是告诉大家,怎么弘政一到安居岛就突然出息了?
康熙认为三阿哥简直枉自自称为文人,说话的水平简直和老十一样,丢人!
九阿哥仰着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康熙摆摆手,制止了他们对弘政智商的进一步讨论,而是叫大家商议商议,弘政的两个提议是否可行。
这世道就这么不公平,若是老十提的,那老十就是其心可诛,换成弘政提的了,尽管康熙心存疑虑,但却还是很大度的叫大伙讨论了。
关于叫洋船卸炮的问题,大家没什么反对意见,但却不赞成立即马上拿英国人开刀,毕竟朝廷没宣传过啊,容易出乱子,还是先大肆宣传为好,不仅广州海关衙门要宣传,而且驻扎在吕宋的水师更应该加强海上巡逻次数,对过往的船只发发宣传单,宣传个大半年再实施不迟
至于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朝堂上则全是一片反对声,安居岛虽还没正式划进大清版图,但沿海一带可没人认为安居岛是蛮夷的,安居岛这么搞了,吕宋岛肯定也只能跟着搞,那么接下来呢,本土怎么办?搞还是不搞?搞的话,若遇到丰年,朝廷哪有那么多银子去买农民的粮食?若不搞,那岂不是告诉大家。朝廷对南洋流民比对本土良民还好吗?这不是鼓励大家都跑到吕宋去嘛,届时还不知会荒芜多少田地
说到后来,朝堂上也有人将矛头指向了老十,认为弘政此举定然是受老十指使的。
老十锁紧眉头,道:“我让弘政搞这一出,对我有什么好处啊?”
大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弘政虽然是世子,但若没十阿哥的许可,安居岛的人会听他的?”
老十也不知该怎么回答,按理说,弘政是插不到手的,但事实摆在眼前,弘政的确在安居岛发号施令了,那只能有一个解释,其木格插手了但这话不仅不能说,而且还打死都不能承认
所以老十只好道:“大家都知道我喜欢弘政,加之认为他说得在理,自然就听了”
朝议最后在吵吵闹闹中结束,虽然大家都还是怀疑老十背后捣鬼,但弘政毕竟站了出来,老十的压力小了许多。
散朝后,因惊喜而有点昏头的九阿哥也清醒了过来,拉着老十上了马车,问他弘政怎么能指挥得动安居岛的行政机构,到底是哪里出了乱子
老十想了想,道:“安安连张守备都敢砍,弘政怕更是”
九阿哥道:“不对,就算他们受不了弘政闹,但也应该先给你送个信啊”老十一听信,脑子里闪过那么一个念头,叫了声:“糟糕”
的确,年还没过完的时候,老十就收到了其木格的信,先是对自己的婆婆荣登皇后宝座表示了祝贺,然后便大篇幅的叫老十保重好身体,约束好三胞胎,虽然写了两页纸,但却没再说其他内容,只是安安在信的末尾加了几句思念老十的话
老十有种不好的感觉,大概自己误事了
果然,老十丢下九阿哥飞奔回到书房后,拿出那封信,又在书架上找了本论语,按几年前的规矩将其木格的书信翻译了出来
其木格急了,告诉老十,要么就赶紧带着孩子回安居岛,要么就接她和安安进京,她实在不放心老十一人面对这么多问题
最后请示老十,安居岛需不需要闹点事出来,这样没准康熙就让老十回来主持工作了
老十这次回京走得急,临行前没和其木格商定说暗语,加之许久没用过了,京里事情又多,老十接到信后,压根就没想到这上面去
老十想了想,又将他命弘暄飞鸽传递的信件仔细回想了一下,默写了个大概出来,然后翻着论语那么一对照,老十想死的心都有了,译出的暗号竟然是:“可行,但一定找好替罪羊”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