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这本小说,我想我的“郑家湾系列”应当暂时打住。不是因为“郑家湾”已经干涸,相反的是“郑家湾”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地下水脉亦异常壮健,让我再挥霍几辈子都挥霍不完。
郑家湾真正意义的水也实在丰沛。记得儿时,左邻右舍们随便在院子里掏一眼浅井,那水就汩汩地上来,一会就满盈了,只管拿水桶提去,甚至连绳子都用不着。有一年,家乡遭受到据说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最大的旱灾,方圆数百里的土地龟裂,那缝隙可以伸进一只大人的胳膊,环绕郑家湾的奠耳河也旱得仅剩一米宽的沟沟了,但当一个大人企图涉水过去时,结果却遭到了灭顶之灾,——真正的灭顶之灾,他就那么立着,被那条河沟一点点吸下去吸下去,再也没有出来;讫今为止,还没有人弄清楚那条沟壑到底有多深。
我就是拿着一个面盆,常常在屋檐下的水井里舀水的那个人。那水也甜,也苦,也涩,还带点泥腥味。
其实“郑家湾”是遗落在东海之滨的几个村庄,或者说是一个曾经逃离尘器和是非的群体。
公元824年,河南荥阳出了个叫郑畋的人,他18岁那年,就考取了会昌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唐未为凤翔节度使。因破黄巢兵有功,皇帝说:“畋,儒者之勇。”乃尔进司空平章事。
我无意去追究这位老祖宗的是非功罪,我只是纳闷,官运如日中天又年刚不惑的郑台文,为什么要称病退休?是厌倦了官场的争斗倾轧?还是镇压了农民起义后的恐惧?抑或是居功自傲,得罪了皇帝老儿?
翻检唐诗三百首,读诵他的那首七绝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敢将当朝皇帝唐玄宗和和那个昏庸的陈后主相比,是比别人多一点胆识,多一点为人臣子的责任感,还是他真的吃了豹子胆了?
然而他毕竟激流勇退了,携着夫人和四个儿子,离开了繁华的京都。他的离京,离得有点鬼崇诡秘,说是南下四川到成都去的,可半道上却折向了江西,然后又山重水复地来到福建,又跑到海边去“浮海致瓯”在瓯江入海处一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荒地上驻了脚,因为他看中了这里的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更有河面宽阔、水势平稳的河道可供舟楫往来。
从此,郑畋在政治上韬光养晦,却努力于子孙的教育和人丁兴旺。功夫不负苦心人,一百年过去,郑氏家族“生齿日繁,瓜瓞分蔓”后生们一个个体魄健壮,聪明不俗。到明朝,已经形成方圆十里、芸芸数千口的“郑家湾”
“郑家湾”是我给小说中的村落群起的土名儿,比起老祖宗起的真实地名可就太差劲了。那些至今还沿用地地名叫柳市、荷盛、凰屿、泮垟等等;很美,也很有文化。比如这“泮”古代学校门前有半月形水池曰“泮”童子上学则是“入泮”;“垟”是他们对田畈、田野的总称。泮垟,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土地。
郑氏治家之道是严谨的,他们不骄宠子孙,提倡不砌华屋,不着绸缎。他们崇尚“躬耕勤读”就是一边做田,一边习文。或者说是养不活自己的时候就种田,既能温饱就必须去读书。人的毅力和体魄就是在这种锻炼中强大的。他们大都头脑好使,大都能吃耐劳。唐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