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母子私语相依面对着苦难的人生,面对多灾多难的人类,面对心灵饥渴的牧人,真不知道,它在启示着什么,在暗示着什么。我想人类之所以能穿越数千年的苦难岁月,一代代人能够在人生的坎坷中延续至今,除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求生的本能外,也许真的与普通渡众生的神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今天无法破译的符号面前,我们缺乏的不是手段,而是那份平静的心态和虔诚的心。
在赛里木湖的岸边,我关注过那一堆堆用粗糙的石块垒起的尖顶敖包,或许在这些堆起的石堆下在,留驻着数千年前生与死、苦与乐、情与恨的无数痕迹。
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远远望去接天连地,散落在这里的毡房如同一颗颗熟透的白果,如星星一样撒开、连接着。这片联接着历史与今天、民族与亲情、人生与人类、战争与和平、融合与分裂、苦难与救世的土地,无不交织着纷飞的战火和炽烈的爱情,无不融贯着冷兵器时代的狂热杀戮与那些仰望天空、双手祈求长生天降福的和平。
也许就是那个时刻里,我真正开始明白“博尔塔拉”的汉语原意:静色的草原!
三、那些崭新的感受
在那里的几天里,我总是选择一个个早晨,在灰蒙蒙的时光里,用一个外地人的心情,用自己的脚步来寻找着这个城市的灵魂。
我在那里联系上了几位多年的网上文友,他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博尔塔拉人。他们问我,你对这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也许是由于新来乍到,我没有说出来,我对他们说,我想感受感受以后再说给你们,好吗?
秋天让博尔塔拉多了一份平和的安详,不论是广袤的田野,还是略显嘈杂的城市,不论是转场的牧民还是从楼群里走出的男男女女,在它们的地面上,在他们的面孔上,呈现出的多是一层层对成长与成熟的感恩,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生活的的满足。
我在一次阳光初露的清晨,遇见了一位老人,他与众多的人一样,在城市的广场里,享受着安详与和平的空气,享受着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富裕生活。他带有点老顽童似的孩子气,他告诉我,从内地来新疆快50年了,并让我猜猜他的实际年龄,当我说你有六十多了吧时,他哈哈大笑了,他的老伴告诉我,这老家伙快75了。
我们一路谈着走着,这座城市在50年前还是一个牧业点,每年的秋天从天山里放牧归来的牧民,要在这里渡过一个整整的冬天,因为这里的博尔塔拉河,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冬草。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阿拉山口口岸。阿拉山口是联接欧洲与亚洲大陆桥的中间枢纽,据陪同我们的同行介绍,近几年来,这里的发展速度特别快,成片的楼房拔地而起,公路建设、生活区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城镇的雏形。每天,长龙一样的国际列车,满载着各种内地生产的商品,呼啸着从这里来来往往,出出进进。不但将中国的产品行销四海,也将欧洲文化的浓烈气息,带到了博尔塔拉、带到了新疆、带到了中国。形成了新的一轮东西文化新的交融。在这里,不时有金发碧眼的白色人成群结队走过,俄语、英语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各种汉语,在这里交流着彼此的观念与思想。
当我坐在宽敞的车里,望着窗外大片绿色的农田在身后一点点延伸的时候,当我的目光一次次掠过路的两边,那些成排成排高大的白杨树向我接近又忽然离我而去的时候,在蓝色的天空下,在炊烟的夕阳里,在牧归的牛羊声里,你知道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吗?
我才知道,博尔塔拉有一颗健壮的心脏,它跳动得强劲有力。
我知道,博尔塔拉有一种拔节的成长,拥有着年轻和成熟。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博尔塔拉的秋天,如同春天一样的美丽。这也许是我最想告诉朋友的一句话了。
初稿于阿勒泰二六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