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来了掖县虽然也有整整半个年头了,可因为苏世彦闹出来的日记风波,所以是有好几个月不曾出来交际应酬的。可以说,整个掖县城的太太奶奶们,交往最多的也就是可贞了。而且因为和可贞的关系,又因为可贞苏慎从始至终不曾落井下石的态度,所以对可贞真是存着两分感激之情的。而在她临走之前,唯一想要告别的,也就是可贞了。
虽然在她看来,苏慎以后还是很有可能会回归中枢的。可到底,也不知道会是多少年后的事情的。可贞虽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未来。可她已是这个年纪了,说不得此去一别,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可贞真没有料到王氏竟然会过来和她道别,一时间,心里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五味陈杂。
虽然和王氏并没有深交,可就因为她是苏世彦的太太这一身份,对她就一直存着一份怜惜的。这会子看到她来告别,心里头也涌出了一丝不舍来了。
王氏瞧了,心里瞬间就暖融融了起来,脸上也有了淡淡的笑意。这样的善意,除了孩子们和贴身的下人,她已是很久没有从旁人身上体会过了。
可贞看着王氏因着脸上扬起笑意所以更加明显的皱纹,这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起来。
虽然距离上次见面不过短短的五六天的光景,可王氏的的状态,却比上回见面时又差了不少。整个人看上去面容憔悴,疲惫不堪。
想想也是,这些日子以来,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撑过来的。
不过,王氏说起话来虽然仍旧有气无力,可脸上却始终是带着笑的。
淡然的告诉可贞,回家也有回家的好,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既然没有这个能力做官,赋闲在家就是难得的好事儿了。就算以后要吃糠咽菜,可起码能够安安稳稳的不会惹事儿,不用总是这么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
王氏是正常人,脑子自然比苏世彦清楚,不会像苏世彦似的觉着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所以,对于苏世彦能全须全尾的出来,可以“自请辞官”简直就是喜极而泣的。
毕竟,即便她早已是对苏世彦失望透了,早已是对他不抱指望了。可到底,苏世彦是这家里的顶梁柱,是这个家对外的形象。若他出了事,这个家也就垮了,孩子们的前程就更是难料了。
虽然现如今又要回到那个火坑了,可好歹,人算是保住了,名声也算是保住了。以后孩子们不管是行走官场还是说亲,谋前程的时候就可以不受他的连累,不会因为他而受到非议了。
经过了这十多天的担惊受怕,能有这样的结果,王氏真是感激殆尽,足足在佛前跪了半晌的。
听着王氏的话,可贞心里既是唏嘘,又佩服王氏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怨怼,只是积极面对。
想都没想的告诉王氏,以后若有什么事儿,可以写信给她。
王氏一听可贞的话,两滴大泪珠夺眶而出,重重的点了点头。
送走了王氏,可贞的情绪一连好几天都没能缓过来,非常的低落。
虽然在苏慎和孩子们面前都会掩饰一二。可苏慎简直就是可贞肚子里的蛔虫,可贞稍有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而小九和晏哥儿两个,虽然年纪小,可小孩子的第六感是非常敏锐的,察言观色那是拿手好戏,所以竟也能轻而易举的觉察出可贞的情绪。
有苏慎的温言软语,还有孩子们的插科打诨,可贞的情绪很快就缓过来了。
不过,在苏世彦一家子快启程回京时,就又听说了钟茜和苏世彦在栖霞县新纳的姨娘连掐带打,差点掀翻了按察司行署衙门的屋顶的事儿。
想起王氏,可贞这心里又堵了起来。
其实不只可贞,掖县城里的大多数太太奶奶们都对王氏怜惜不已。
以前怒其不争觉着王氏懦弱的人,亲眼看着这种种,也对王氏彻底改了观。
到底,遇上了苏世彦这样品性的人,即便你有三头六臂,那也不中用的。
尤其是董太太几个家里有正值说亲年纪的小姑娘的太太奶奶们,凑在一起,就要说上两句关于门当户对,家风门楣,还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之类的话儿。然后对于家世虽看重,可到底首重的还是人品。
尤其是董太太,因着范围扩大,更是一连好几日都拉了可贞去替她相看人家。
又嘱咐可贞,虽然小九今年才八岁,可却也已是可以相看起来了。到底,不管是家里头长辈还是孩子本人的品性到底如何,多了解一些多察访一些,能够知根知底才能放心的。
可贞听了,真是哭笑不得。然后,笑比哭都难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