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市场是熊市,政府却一反常态,给予中国股市从未有过的重视。1998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和内地洪灾泛滥,8月初,上证指数连续拉出十天阴线,从1,299点跌至1,043点。这时,媒体发表了*总书记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主编的《证券知识读本》写的批语,明确肯定了证券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号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和证券工作者”,务必要勤奋学习认真思考证券知识。
另一个更为长远的信号是酝酿了六年的《证券法》终于在1998年12月29日的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上通过。早在1992年8月,就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起草《证券法》,但其规范的内容却与人大法工委正在起草的《公司法》发生了冲突。按照立法程序,《证券法》得转交给法工委去修改,双方僵持不下,《证券法》也就搁置了下来。其实,中央一直对证券市场抱有犹疑态度才是《证券法》迟迟不出台的真正原因所在。正如当时一位中央领导所言:“这个市场现在还看不清楚,问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要暴露一段时间。”既然人大内部争议很大,中央也乐于其不成。但到了1997年,中央定了加快立法的调子,在*委员长的全力推动下,《证券法》才迅速出台。这部《证券法》从总体上而言,还是比较粗线条的,里面的政策用语模糊,比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股票,“炒作”是个俗语,却难以精确定义。又如上市由审批制改成核准制,看似用语很准确,可我们看不出审批制与核准制的根本区别,无非是证监会成立了审核委员会,让官员和专家一起评议公司能否上市。但程序仍不透明,包括审核委员会的人员名单保密,结果名单成了财经公关公司的竞争手段,把它卖给投行,后者就会逐一公关。另外,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公司,这种资格制度也是毫无道理的。颇为反讽的是,那些自以为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其后的自营业务中,许多因此破产或遭托管,反而那些小经纪类公司却因无法自营,倒生存了下来。这印证了我们对其他行业企业类似的观察,企业大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张开放终于以一个老板的身份出现,不过,每天还是要去学校上学,每周周一到周五朝九晚五的上班,每周固定的抽出时间到张超然的然华转转。
开静投资公司开业的时候,邀请了自己能邀请到的所有的人,公司成立的时候能到场的都到场了,成立的当天林洛就当中宣布开静将进军中国股市,周发展和张超然也表示要对开静注资,张超然和周发展都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报社那些,听到这些消息后,都在猛吹开静投资公司,公司成立当天,公司名就大字幕出现在各大报社头版,开静投资,也因为这样,一夜而红。
这段时间,还有一个人比张开放更忙,那就是刘海,刘海,去到欧洲后,也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表面上张开放在中国股市上大张旗鼓,却把在中国股市的套现后的资金一点一点的给刘海调用,这些都是在密秘进行,除了张开处自己和周静外,其他没有什么知道,因为,刘海,张超然和孔爱华还亲自向张开放了解刘海,问刘海哪里去了?都没见他在开静公司上过班,这些事,张开放只能糊混过关。
周发展本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