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码头,河工们喊着“嗨呀”、“嗨呀”的劳动号子,在抬木头。他们将一船一船的柏木卸下船来,抬到河岸上。
杜晓言和颜开在视察。颜开对河工们喊到:“都别偷懒,卸不完船,谁也别想休息!”
杜晓言双手背在身后,看着木头,连连叹道:“多好的柏木啊,那么粗,那么直!”
颜开突然心生歹念,凑近小声说:“这些柏木啊,真是太值钱了!咱们不如来他个偷梁换柱,悄悄地把这些柏木留下来一批,换成当地的槐木、榆木等杂木,这中间一倒腾,可就是哗哗的银子啊!”杜晓言摇头道:“宋礼和那白英都是十分较真的人,如果发现了,可就不好办了,这可是杀头的买卖!”
颜开接着说:“我们两头打马虎眼,如果白英发现,就说宋礼让换的,柏木换在修河督署了,晾他白英也不敢再追究。”
杜晓言回过头说:“如果宋礼发现呢?他可不好对付!”
颜开嘿嘿一笑:“就咬定说发来的货就是这样!”
杜晓言摇头说:“没那么简单,他会一直查下去,那就麻烦了!”
颜开惋惜道:“那可就没办法了。”
杜晓言想了想,说:“宋大本不是很相信你吗?你给他说说,让他同意河督署的大梁使用一部分柏木,拉他下水,到时候,他要敢查,一块儿玩完!”
颜开点头:“好,这是个好主意!”
大汶河工地上,一匹快马飞奔而来,径直来到宋礼面前,大声喊道:“宋大人,好消息——”
宋礼惊讶地说:“从济宁州传来什么好消息啊?”
颜开跳下马来,单膝跪下,禀告道:“总督河院署主体盖好了,该上梁了,杜大人希望您回去看一看,庆祝上梁大吉——”
宋礼问:“嗬,还有上梁大吉这一说法?”
颜开说:“我们这里百姓家盖房子,上梁的时候都要放挂鞭,祝贺一下,总督河院署衙门可是我们济宁州历史上最高的衙门,可是大事啊,一定要您亲自出面祝贺才行!”
宋礼为难地说:“这里这么忙,可怎么能离开啊?”
颜开站起来,亲热地凑上去,小声说:“那是您的官衙和后宅,您要亲自看一下,才好啊!咱们快去快来不就行了?”
宋礼点点头:“那好吧,等我给白先生、潘大人等安排一下,咱们就回去。”
济宁总督河院署建设工地,民工们正在各自忙着手里的活儿,杜晓言、颜开陪同宋礼走过来,参观署衙大殿。杜晓言在给宋礼指指点点地讲解。
几十个民工抬着一根大梁来到他们面前,颜开喊:“哎,停住——,这是什么梁?”
民工说:“是槐木大梁,官爷!”
颜开贴着宋礼的耳朵,小声说:“这种当地的槐木大梁,不太好,最好应该用柏木大梁,您老看看工地上的柏木,有的是,换上一两根也不要紧。”
宋礼急忙摆手制止:“不行,那可不行!一根也不行,钉是钉铆是铆,决不能错!”
颜开依然小声进言:“宋大人啊,还是柏木大梁好啊!结实不说,还有柏木的香味,这大梁又用不多,每座房子上也就用那么一两根——”
宋礼看着颜开,黑下脸来,严肃地说:“我当然知道柏木大梁比槐木大梁好了!可是,‘镪镠亿兆经其用,棉帛毫丝不能吞’!运河工程上的东西,莫说是木料,就是一团棉线,我也不能拿!”
杜晓言在一旁察言观色,看着宋礼开始着急了,赶紧岔开了话题:“宋大人,上梁是大事儿,鞭炮都准备好了,您来亲自放鞭!”
宋礼摆摆手:“这民工们是署衙大殿的建造者,他们都是能工巧匠,应该由他们燃放爆竹祝贺才对!”
民工们挑着长长的鞭炮,高兴的喊:“上梁了——,上梁了——”
鞭炮在大梁上噼里啪啦杂响!
借着鞭炮声的遮挡,颜开对着杜晓言说:“这宋大人不用柏木做大梁,怎么办?”
杜晓言盯着满地啪啦响不停的鞭炮,说:“别急,沉住气,我们回头再想办法!”
河边工地上,和三合土需要细沙,军民们个个弯着腰,用筛子筛细沙。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痛,坐在地上起不来。白英从士兵们身边走过,看到士兵在弯这腰筛沙,哈哈大笑,问道:“伙计,知道猪八戒的娘是怎么死的吗?”
士兵挠挠头:“猪八戒的娘,怎么死的?那谁能知道?”
白英说:“笨死的!”
士兵奇怪地问:“怎么笨啦?”
白英说:“就像你这么筛沙土,就是笨!”
士兵傻笑:“嘿嘿嘿,白总师,那怎么筛沙土才能不累啊?”
白英说:“你们到前面的李屯村,找李老大的娘,你们喊她李大娘,问怎么筛沙土,她会告诉你们?”
士兵感到不可理解,奇怪地问:“怎么,您让我们去问一个乡下的老婆婆,向她请教?”
白英说:“对,你们先去问一问,如果觉得不行,还是用你们这些笨法子,笨死了,别后悔!”
士兵们一起来到李大娘的家,围着李大娘。
一位士兵说:“李大娘,我们筛沙土,弯着腰累得要死,您有啥好法子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