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林党人,一项都是宽余律己,严以待人。左光斗的这份奏折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这个时候他们也顾不得什么文人的体面,圣贤的教诲了,对一个女人使用这样的方法,逼其离开。可以说这是非常歹毒的方法,一旦流传开来,李选侍勾引自己的儿子,那么不但会名声狼藉,而且很可能会遗臭万年。
轻轻的将奏折放在桌案上,王安恭敬的站在一边,抬头看了一眼皇太子朱由校。见太子微眯着眼睛,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桌子,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紧关节要的问题。
良久,皇太子轻轻的叹了口气,看了一眼身边的王安,轻声道:“王公公,你跟在父皇的身边多少年了?”对这个老太监,朱由校知道自己可以充分的信任,不必避讳什么。他不是李进忠,这个人明事理,而且忠心不二。
“回殿下,二十六年了,老奴跟在先帝的身边二十六年了。”王安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这么问,却也只能认真的回答,只是语气有些唏嘘和感慨。
看了一眼有些苍老的王安,朱由校对着下面的太监道:“给王公公拿个凳子来。”又将目光转向了王安,沉声道:“以后在宫里就免礼你的礼,这么大年纪了不容易。”
“老奴惶恐,谢过殿下。”王安虽然这么说,可是心中却很是欣慰,这位太子终究没忘了自己,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终于没有白费。对于王安来说,他是一个不完全的人,这么多年唯一一个对他好的人就是泰昌皇帝。二十六年的时间,让这个老太监对泰昌帝的忠心毫无瑕疵。爱屋及乌,对于泰昌帝的儿子,皇太子朱由校自然是疼爱有加。更何况王安是看着朱由校长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将朱由校当作自己的孩子。
“人生苦短,岁月匆匆,人的一辈子有几个二十六年啊!”皇太子的叹息将王安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他实在不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殿下,怎么忽然有了这么深刻的感慨?
“王公公,你说左光斗上这份奏折是为了什么?”将桌子上的奏折拿了起来,朱由校的目光落到了王安的脸上,面前严肃的问道。
王安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说,太子肯定会不高兴,沉吟了一下才道:“老奴以为左大人公忠体国,乃是一等一的干才,这份奏折虽然言语犀利,却也是为了殿下。”王安明显是是偏帮左光斗的,在他看来这位左大人是为了让太子能够安稳的登基才这样做的。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朱由校将奏折再一次放到了桌子上,沉声道:“读圣贤书,明君子理,这么多年的书都不知道读到哪里去了。嘴上总是忠君爱国,脑袋里想些什么谁也不知道,有些人的话不可不信,却也不能全信。”
看着一脸高深莫测的太子,王安心中一沉,看来自己还是笑看这位太子殿下了。或者说不仅仅是自己,宫里的郑贵妃、李选侍,宫外的文臣武将,这些人全都小看了这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