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颍川前,马超在颍川郡里又多逗留了一日,他感到,这个地方灵气鼎盛,修炼才气事半功倍。
如果有可能,他很想一直待在这里,等修炼成文圣再回去,怎奈他在洛阳城里还有要事处理,不能在这里久待。
在颍川郡,随便遇到一个人都是有文士造诣的,有文师才气的一抓一大把,在西凉的时候,马超可是很难遇到一个文师层次的人物,连那个韩遂都只是巅峰文师,没有进入文宗的境界。
马超不禁感叹,颍川真是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啊。
传闻,当年那个从天而降改变这个时空灵气的神石就降落在颍川郡和汝南郡之间,所以颍川郡和汝南郡的人才特别多。
对于这个传闻,马超只相信一半。
在颍川郡里逛了几天,马超发现,颍川之所以有那么多贤才,不只因为地杰,还因为人灵,因为这里私学盛行,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
郭嘉的先祖郭躬家世衣冠,郭躬的父亲郭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
钟繇的祖父钟皓世善刑律,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
党锢之祸前后,许多颍川名士回归故里,颍川成为士人游学的首选之地。
陈群的祖父陈寔曾隐居荆山,设馆授徒,远近士人都以他为宗师。北海人管宁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颍川,并敬善陈寔。太原人王烈也拜陈寔为师。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可以想象到陈寔所授生徒之多。
在私学中,颍川士人不仅能学到精深的法家、儒家的知识,也从这些名士大家那里学到很多政治经验,而且这些私学中的士人还相互结交,互相影响。颍川士人有此得天独厚的受教育的条件,使得颍川人才辈出。
这些士人,大部分出身于世家,衣着华贵,气质不凡,面对马超这个来自西凉的莽夫,都呈现出十足的傲气。
对于这些人,马超也没有表现出十足的看重,毕竟他们大部分人也仅是文师水准,少数人有文宗程度,可惜他们擅长的方面是经学,而不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他们又不是卢植那样的大儒,他们用才气吟诵儒家经典,很难影响敌军,马超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倒是一个形容落魄的中年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男子三十多岁年纪,穿着一身青色袍子,袍子上有不少补丁,还有一些脏污。他身形高大,却很瘦弱,脸色蜡黄,拄着一根拐杖,走一步,歇一下,还总是咳嗽,路边那些士子全都侧目而视。
那个男子可能是家贫,无以为生,便卖字画为生,怎奈他在字画方面似是没有什么才气,字远不如钟繇的,画方面更不如蔡邕,在颍川郡这样一个才气鼎盛的地方,卖不出去很是正常。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个时候的造纸术还是很早期的蔡侯纸,纸张粗糙,颜色发黄,还赶不上后世的草纸,这样的纸上写字作画,能有多么好的效果?
那个男子站在路边好半天,都无人问津。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