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峡四周长达四十余里,中间盆地巨大,农民驻营在此共十余万人,防守严密,官军更本无从下手。
在七月时,官军两万多人在峡谷外与敌对峙,双方爆发数次大战,均未分出胜负,一时战时陷入胶着状态。
陈渊审时度势,认为目前只有长期围困才是最好的办法了,于是在七月中旬时便不在组织官军进攻,而是把车厢峡出入口一堵,将农民军暂时困作在里面动弹不得。
可这种拖时间的打法让监军太监李自宛很是不满,其好大喜功的性格就喜欢大开大合的战斗,如此这般的围困他实在有些看不过眼。
于是,他找到陈渊,责问他为何迟迟不再组织进攻。
当时陈渊正与吴元清,曹文诏等诸将集会商议军事,李自宛不顾卫兵阻拦,硬闯而入,见他们开军事会议没有叫自己,便更加生气,语气也变的冲得很。
陈渊脸色也是不好看,回说:“目前贼军据险而守,兵力又十分之充足,一时半会不可能拿的下来,唯有长期围困,待其粮草耗尽,饥饿困顿之时,才是我军出击的最好时机。”
李自宛不屑,讽刺说:“哦,这就是你们闭门造车想出来的法子?我看这不是最好时机,而是最省力的时机吧!你们不过是贪生怕死,想减少点伤亡罢了。我堂堂之师怎可如同屑鼠之辈。”
陈渊冷笑,回:“敢情公公不用上阵杀敌,所以就当真不用考虑将士们的生死了?公公既然如此想要作堂堂之师,不若由您请亲自带队杀在大军之前,以作全军堂堂之表现如何?”
“陈渊,你……”
见他们两人越吵越凶,一旁的营将赶快过来劝和,“好了好了,李公公,陈大人,你们都少说两句。”
大家一边说着,一边插在中间,将两人都分离开来,总兵曹文诏半推着李自宛将他送出了营帐,这才阻止了两人的继续争吵。
在早些时候,陈渊与李自宛相处的还算不错,李自宛身为监军,时时插手主帅的大权,陈渊也都忍了,没跟他他计较什么。
但在中原大战的请功问题上,陈渊算是彻底看透了李自宛的丑恶嘴脸。
中原大战后,陈渊作为主帅照例是由他来写请功表的,但李自宛却耍一个了滑头,他在陈渊写请功表之前,先起草了一封类似于请功表的奏报递给了崇祯,而一向信任宦官的崇祯居然就按李自宛的那封奏报论功行赏了。
在那封奏报之中,最大功劳者自然是他李自宛了,其他次等功劳者是诸如曹文诏,左良玉等人,而陈渊则被排在了最次等。
李自宛在奏报中形容陈渊,“善实敦厚,察听纳言”,看似是在赞扬陈渊,实则是在贬低于他,意思是讲,陈渊在战斗中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不过是听听手下门的意见混混功劳罢了。
崇祯虽然政治智慧底下,但小聪明还是有的,李自宛将陈渊贬为庸才的恶意他不是看不出来,只是不想说破而已。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