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无比的压抑,唐少东只觉心口憋闷,总觉的有事情将要发生。他知道,这是大战来临前的寂静,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军营之中,唐少东不由取出了一柄精致的宝刀,这是一柄典型的日本武士刀,刀鞘笔直,刀靶为象牙把,上面还刻着日本皇室的菊花标志,微一拔刀,寒光乍现,如闪电一般。
这柄宝刀,是日本裕仁天皇的御赐佩刀,是唐少东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所得,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的第一名,才有资格拥有此刀,而唐少东正是当年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第一名,得到了这柄名为“村正”的宝刀。
据说校方为此极为尴尬,认为很没有面子,所以日后特别规定,陆军士官学校的前三名,只能是日本学员,而不能是其它国家的学员。
以唐少东在日本的成就,本来是可以进入张少帅的法眼的,可惜,政坛尔虞我诈,老爹唐天阳所在的一派被压制,唐少东也因此被埋没,回国之后,只当了一个区区的副连长,一干就是两年,典型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好在唐少东并没有消沉,反而把挫折当成了磨砺,将自己所带的连队建成了模范连队。
唐少东眉头微皱,平时训练时自己吃苦受累,功劳都是鲍向军的,可是如今要打仗了,人家鲍向军一纸调令,就轻而易举的离开了危险之地,自己来顶缸,说心里没有怨气是假的,但是,唐少东在日本呆过三年,知道日本对中国蓄谋已久,此次又进攻东北,这是国难,自己岂能如鲍向军一样当逃兵?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算是战死疆场,也不能让小日本儿为所欲为!
想到这儿,唐少东打定了主意,走出营房,他知道,战事一起,这嫩江铁桥就是战局的关键,自己可不能大意,要再看一看,哪里可以布防,防患于未然。
唐少东走出军营,四周静悄悄的,空中偶尔传来猫头鹰的叫声,让这静谧的夜色显出一丝丝的诡异。
突然,一股强烈的不详的预感笼罩在唐少东的心头,这种感觉他太熟悉了,中原大战时,正因为自己的这种对危险特有的直觉,才让他从死人堆里活着爬了出来,可是,这里明明没有敌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唐少东沉吸了一口气,两耳微动,两眼如鹰眼一般不断巡视着四周,就在这时,一缕微光出现在前方约三十米处,这微光一闪而逝,甚至让唐少东认为自己产生了错觉。
强烈的不安感涌上心头,唐少东向身后的几个士兵摆了摆手,做了一个极为标准的战斗手势,随后,几个人猫着腰向着前方移动过去……
松本长泰与小渊安次郎两人一边观察,一边在军用地图上记录着,松本长泰此时发现,几个刚走出军营的中国士兵突然间没了踪影,松本长泰开始不安起来,立即示意小渊安四郎撤离,就在这时,一支乌黑的枪口对准了松本长泰的脑袋。
松本长泰与小渊安四郎虽说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他们并不是职业的军人,所以,当兼职遇到了职业,那么,他们失败的命运已经被注定。
没有丝毫的抵抗,松本长泰高高举起了双手,商人的本性使他更加重视自己的生命,凭着他对支那人的了解,他们是不敢轻易杀死自己的,自己多半会被关起来,如果运气好,赶上支那人投降,那么,自己就可以重获自由,就算运气不好,支那人顽抗到底,自己也有可能被支那人用来交换俘虏,所以,自己的生命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危险的。
可是,他的助手小渊安四郎却没有他这种想法,小渊安四郎当过兵,参加过日俄战争,退役前是第一师团的参谋,长期受武士道思想熏陶的他可不想被支那人耻辱的俘虏,于是,他的手飞快的向着自己的腰间拉去,在他的腰间,绑着一捆烈性TNT炸药,那是小渊安四郎准备玉碎的最后手段。
夜色如墨,小渊安四郎的行动极为隐蔽,他的手已经触到了腰间的那捆炸药,下一刻,他发出如鬼泣一般的叫声。
“板载(万岁)!”
松本长泰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色,如此近距离的引爆炸弹,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活下来的希望。
“这头蠢猪……”松本长泰内心中充满了绝望,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几个中国士兵被小渊安四郎的叫声吓了一跳,有些不知所措,死神,已挥舞着镰刀准备收割他们的生命……
啪!
德造二十晌镜面匣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松本长泰与小渊安四郎同时倒在了地上。
小渊安四郎的脑门上,露出一个血洞,已被一枪毙命,而松本长泰,则是被吓的瘫倒在地上。
“妈勒个巴子的!”
唐少东微地上啐了一口,黑洞洞的枪口上青烟缭绕,将枪别在腰间,唐少东一脚踢在了松本长泰的肚子上,松本长泰立即发出杀猪一般的惨叫声。
唐少东用手电照了照,看到了地上有一架望远镜与一张用日文做满了标记的地图,仔细一看,这地图竟然是一张五万分之一比例尺的高精度军用地图,这地图绘制的特别详细,河流,山谷,军营,凭着经验判断,这张军用地图,比中国现有的所有军用地图都要精确。
他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看来,这两个人是日本人的奸细无疑,小日本窥视东北不是一天两天了,连军用地图都做的这么详细,以黑省现在的状况,真的能挡住小日本儿的入侵吗?
一股浓浓的忧虑涌现在他的心头。
“带走,连同地图和望远镜送到城防司令部,交长官处理!”唐少东寒声说道。
“是!”
几个士兵拖拽着已两腿发麻的松本长泰向着远方行去……
齐市,黑省政府所在地,位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域东畔,是东北及黑省的战略重镇之一。
日军的战车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