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江陵城
文聘站在城头上看着刘备紧锣密鼓的准备攻城,他不禁有些想笑。江陵城也是一座坚城,原来是荆州的治所。由于此地门阀林立,又靠近江东,刘表才将治所搬到襄阳,可是江陵的城防却一直没有松懈过。因为门阀将这里当作物资中转和交易的场所,所以对江陵的城防格外看重。想当年,黄巾贼席卷大汉数州,荆州也曾闹过匪患,连宛城这样的军事重镇都曾反复易手,可江陵却固若金汤,可见江陵的城防已经坚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刘备就凭五六万人,便想打下拥有同等兵力的江陵城,岂不是痴人说梦?除非他在江陵城中有内应!
刘备在江陵城中有内应么?有!最起码刘备是这么认为的。可刘备心目中的内应,却不可能做出里应外合的事!别看董和与诸葛亮的关系不错,与刘备更是亲密,可他却是一个忠臣。他不可能在可以坚守的情况下投降,更不可能里应外合出卖旧主。在三国时期,宁死不降的臣子很多,而一些投降的臣子,不是迫不得已,就是早已经看好对方,然后等着对方的俘虏。像陈登陈元龙这种周旋于几个诸侯之间的臣子,虽然有能力,却被人看不起,认为他没有气节与忠心!
攻城战是惨烈的,刘备军士卒在将军们的指挥下,扛着兵器,架着云梯往江陵城上攀附。江陵城高达十米的城墙,连云梯似乎都有些不够长。可士兵们没有办法,只能玩命的往城上爬。城上的守军也不甘示弱,他们用各种工具把云梯推出去,滚木雷石,不停的砸在刘备军的头上。一支支长箭好似雨点一般,毫不留情的将刘备军士卒射穿、杀死。当然,江陵守军在刘备军的猛攻下伤亡也很惨重。城上城下,一片哀鸿,到处是兵器的碰撞声,人的哀嚎声,还有重物落地时沉闷的撞击声。
看着城上顽强的抵抗,刘备心中有些惊讶。他深知荆州军的水平,那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可是如今正是这帮乌合之众,将他的五万精锐,硬生生压制在江陵城下。虽然荆州军有城池的依托,但是在刘备的心目中,这些养尊处优的老爷兵,哪怕是在城上也应该不堪一击。突然,刘备看见了城头的文聘,看着文聘挺拔的身影,刘备似乎有些明白了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不堪一击的荆州兵变成了虎狼之师。
战事越来越激烈,刘备看着自己的士兵不停的阵亡十分心疼,这可是他积攒了好久的家底。若这样下去,不等他攻下江陵,他就要全军覆没了。作为刘备的兄弟,沙摩柯和魏延很了解刘备的心思,刘备只是一个表情,他们立刻明白了。沙摩柯和魏延相视一点头,两人下马抄起武器,并接过一个大盾,在亲兵的护卫下,往江陵城开进。
沙摩柯和魏延不愧是猛将,他们在亲兵的护卫下,很容易就登上了城头。文聘见有人登上城池,立刻带兵过去阻挡。可文聘岂是魏延和沙摩柯两人的对手?就这样,文聘被杀的险象环生,若不是他的亲卫以命相搏,估计他早就死于魏延和沙摩柯的联手下了。不过,正因为这样,文聘也算拖住了沙摩柯和魏延。
刘备看着焦灼的战事,心中暗恨文聘,若不是文聘多事来守江陵,他早已经坐在江陵城中了。沙摩柯和魏延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刘备可以损失部队,却不能损失这两个兄弟,他叹息了一声,让人鸣金收兵。听见己方鸣金,沙摩柯和魏延恶狠狠瞪了文聘一眼,便纵身从城墙上跳了下去。当然,他们不是直接跳下去的,而是扶了一下梯子,并跳在城下的尸体上。不然十米高的城墙,直接跳下去,那不是撤退,是自杀!
回到大营,刘备、沙摩柯、魏延、诸葛亮几人相对而坐,沙摩柯和魏延连衣服都没换,身上还有斑斑血迹,只有铠甲被小校拿去洗刷。大帐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加上沉闷的气氛,让人有些窒息。其实诸葛亮想劝刘备退兵,因为他看的出来,江陵城已经成了一块啃不动的骨头,若是坚持攻打,定是损兵折将。可是沙摩柯和魏延在一旁虎视眈眈,诸葛亮没办法启齿,而且就这样让刘备回去,刘备也不甘心,因为董和还没有露面。
大帐中沉闷了好久,刘备突然笑道:“二弟、三弟,看你们成什么样了,赶紧下去洗洗,这一身血渍污垢,哪有大将的样子!”刘备既然吩咐了,沙摩柯和魏延相视一眼便下去洗刷。看着两人离开,刘备对诸葛亮笑道:“军师,文仲业不愧为大将之才,在二弟、三弟联手下,竟然也能逃得性命,军师的声东击西之计,恐怕很难奏效。不如我们联系一下董和将军,让他里应外合,如何?”
诸葛亮深知董和的为人,他并不看好刘备的里应外合之策。可诸葛亮也有一丝侥幸心里,万一刘备在董和心目中的地位高于他对刘表的死忠程度,抑或董和觉得刘备和刘表本是兄弟,现在刘备又在辅佐刘琦,把江陵献给刘备不算背主,而答应刘备里应外合呢?诸葛亮想了想说:“主公,董将军忠义,若想让他倒戈,殊为难事。不过,以主公与董将军的关系,倒是可以一试。只是我们需要防止他将计就计,毕竟我们和董将军还是敌人!”
诸葛亮的意见非常稳妥,刘备很是满意的说:“军师所言有理,虽然我们联系董将军,但是声东击西之策也不能停下,指望别人相送,总不及自己攻下来的稳妥!”
看着自信满满的刘备,诸葛亮突然离开座位向刘备拜道:“主公,亮有一言不吐不快,若有所冒犯,还请主公见谅!”
诸葛亮很少这么严肃的与刘备说话,刘备知道,诸葛亮定是发觉了什么,于是他笑道:“军师有话尽管直言,备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