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3章 赈灾、清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273章  赈灾、清议

    黄来福在这篇署名文章上指出天灾只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例朝例代,甚至是史书上有名的圣君贤臣在位时也经常会有灾害,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灾害发生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灾后及时有效的赈灾,以便减少百姓们的损失。不但如此,平日里的勤政预防也非常重要,如此,就算灾害来临,也不是不可以取得盛年时所取得的成果。

    黄来福不客气地举出自己的例子,自己在山西大同两镇许多地方的屯田,由于平时注意水利的建设,所以虽与大明北方各地同样的大旱,但在夏粮秋粮上,却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获,丝毫不输于盛年时的年景。不但如此,由于采取有效的措施,境内并没有如其它地方一样形成流民潮,灾后的瘟疫也没有出现。

    不但如此,在京畿附地,虽同样是大灾,但依从五寨堡模式发展经营的三宫皇庄却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每亩田地都有两石谷米的收获,与附近民户几乎颗粒无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大大吃惊。

    这些年中,黄来福与皇室合作经营的各样畜场、果园、菜园、超市、玻璃厂等都是大大赚钱,眼下就算大灾中,各地的皇庄田地同样取得了大丰收,自然是让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黄来福以铁一般的事实驳斥了所谓灾害是上天对皇帝开矿的警示,认为所有借灾害攻击皇帝的官员们都是别有用心,种种目的,都是为自己挟私沽名。黄来福认为,这些官员们如果真的是为国为民,就应该把心思放到赈灾及平日里的政务上,而不是为了私利攻击这攻击那的,如果他们真的勤奋,关注民生,他们境内便不会流民满地了。

    黄来福的文章自然让无数的文官们暴跳如雷,这篇文章犀利地撕开了他们的道德真面目,许多人想要驳斥,却发现自己哑口无言。可不是,他们自诩为国之忠臣,一心是为国为民,不过怎么境内都是颗粒无收,流民满地?

    同样是受大灾的肆虐,然后山西境内却是同样丰收,百姓们也没有流离颠沛,灾后的瘟疫更没有出现。相反的,由于山西境内容易活命,大规模的流民反而纷纷进入山西求食。这种情况让人吃惊迷惘,为什么黄来福这个武夫反而做得比那些自诩国之重材的文人们好呢?难道真的因为他真心关心国事,而那些文人们只是在挟私沽名?

    黄来福这篇文章流传非常广,许多看到文章的官员文人们都是感觉脸上火辣辣的,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连京师许多识字的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当然了,驳斥黄来福文章的文官们也不是没有,不过在事实面前,他们的驳斥都是如此的无力。似乎更印证了他们只是为了私利或是掩盖自己的无能而找的借口。

    当然了,黄来福这篇文章如此露骨,将所有攻击万历皇帝开矿榷税政策的人都斥以挟私沽名的用心,得罪的人肯定不少,而且很多还是重量级的人物,毕竟此次天灾,连内阁首辅沈一贯与吏部尚书李戴都有借机上疏攻击矿税之害。

    不过现在黄来福却是无所谓理会这些文官们怎么反应,放到他现在的地位与影响,就算他再怎么低调,他也早己是文官们心目中的公敌,低调与高调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再说了,以黄来福现在的武人地位,他的升降早己由皇帝直接裁决,而不必再经过吏部与兵部的考核,自己只要紧抱皇帝大腿就好了,那些文官们怎么反应,对自己重要吗?

    与文官们的羞怒等反应不一样,万历帝见到黄来福这篇力挺自己的文章则是大喜,不但立时传旨嘉奖黄来福治理地方之功,使灾年时百姓仍是安居乐业,接下来更是连召黄来福的老爹黄思豪等人进宫宴饮,并赏赐了很多东西,恩宠之意,让人见了眼热。这也让百官们对黄来福更是不满。

    黄来福这篇文章让整个大明官场都是沸沸扬扬的,不过他发完文章后就不管不问了,对他来说,与其与这些官员们纠缠于口舌之争,还不如干些更重要的事,比如说眼下的赈灾。

    万历二十九年下半年时,大明北方的流民们便浩浩荡荡地涌入各地,主要是分三个方向。一个是京师之地,一个是江南地带,另外一个则是山西与塞外之地。其中以前往山西及塞外的流民潮最为庞大。

    托黄来福这些年的宣传,山西这些年的发展早让众人看得眼热,天灾仍是丰收,让人不可思议。还有山西两镇轰轰烈烈的五年计划,需要庞大的用工数额,到这里就可以活命,特别是到塞外分取土地,前三年还可以免税,更是吸引人。

    拖家带口的滚滚人流,满怀希望,往山西大同两镇及塞外之地而来。他们一部分在两镇之地被吸引,一部分则是继续往塞外而去。随着滚滚流民的到来,一个又一个庞大的移民安置点在两镇各地建立。

    到了这里,不但有栅屋住,每天还有稀饭喝,更重要的是,流民们都会经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换取发放的新衣服,保证不会有传染病的疫病爆发。在安置点观察七日后,他们便会被组织起来前往各地安顿劳作,开始新的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赈才是王道,黄来福可不养懒人。

    这些流民们被安置在两镇境内只是一小部分,毕竟两镇内自己的居民都不少,土地也不多,将他们送往塞外才是正理,毕竟那里才有无尽的土地资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