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五以上,如果炮手有足够的经验,甚至能够将命中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左右!
当时,白佑彬也想知道“海军元帅”级战列舰那九门主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在四日下午的战斗中,四艘战列舰轮番上阵,开始用重炮为美军的岸防工事点名。
当然,结果多多少少让白佑彬有点意外。
美军反击的对象不是二十公里外的战列舰,而是进入海湾航道的扫雷舰。结果,在傍晚之前,就有二艘扫雷舰被击沉了!
白佑彬不得不让另外四艘扫雷舰先撤下来,然后让杨定方安排驱逐舰去充当诱饵。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入夜之后,四艘战列舰撤了下来,而四十艘大型巡洋舰则再次轮番炮击了诺福克。
五日上午,四艘战列舰再次披挂上阵。
这次,执行前进侦察任务的驱逐舰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虽然美军的岸防工事修的很隐蔽,但也不是无迹可寻。比如,设置在特拉华半岛南端,也就是海峡北岸的那些岸防工事基本上都被伪装成了小土丘。问题是,特拉华半岛南端的地势本来就很平坦,一个个的小土丘显得非常的刺眼。
结果,仅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消耗了大概一千二百枚炮弹之后,四艘战列舰就打掉了北岸的三百多座“小土丘。”后来证实,这其中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是岸防工事,另外的都是假目标。
显然,美军并不笨,而其设置的假目标也让帝国海军多消耗了不少的弹葯。
下午,炮击的重点放到了南岸。
与北岸不同,南岸的地形要复杂得多,且临海方向都是悬崖,即便了望员爬到桅杆驱逐舰桅杆的顶部,也很难看清楚远处的情况。
不得已,白佑彬让杨定方派出了一艘巡洋舰,并且释放了一具大型气球。
只是,炮击效果仍然不太明显。根据了望员的观察,美军的很多岸防工事都设在了悬崖内部,而不是悬崖顶部。
如此一来,战列舰必须抵近海岸,用直射的方式来摧毁美军工事。
晚上,四艘战列舰再次撤了下来,并且在进行弹葯补给的时候,重新分配了作战任务。
这天晚上,四十艘大型巡洋舰没有炮击诺福克,而是将炮口对准了弗吉尼亚比奇。
六日上午,四艘战列舰再次上阵。
与之前的战术不同,四艘战列舰在到达距离海岸线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时,航行速度都达到了二十七节,并且用九门主炮的齐射来对付一处岸防工事。
炮战仍然打得很激烈,结果也在白佑彬的预料之中。
美军炮手的素质确实低得有点离谱,在面对高速航行的战列舰的时候,炮击命中率连千分之一都不到。相反,经过了前几天的磨练,四艘战列舰上的炮手已经熟悉了新式节的基本性能,在高速航行中打出的成绩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打到傍晚,至少摧毁了五百多个工事,当然其中肯定有不少是假目标。
“海军元帅”级战列舰也在这天接受了第一次防护考验。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了“陈渊洋”号的左侧舰体。结果厚达四百八十毫米,且倾斜设置的装甲经受住了考验,不但没有被击穿,甚至没有在穿甲弹爆炸之后松动变形。
七日,炮战继续。
打到下午四点左右,美军的重型岸防火炮全都变成了哑巴。
晚上,白佑彬再次派出了扫雷舰。
此时,按照杨定方提交的战斗报告,在持续了三个白天的炮战中,四艘战列舰用五千七百多枚炮弹摧毁了美军八百六十多处岸防工事。而据战后获得的资料,当时部署在该地的美军重型火炮仅有三百二十四门。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工事都是假目标!
毫无疑问,这个弹葯消耗量确实很惊人。
如果算上发射葯,当时四艘战列舰消耗的弹葯足以塞满一艘快速战斗支援了。
当然,相对于取得的战果,这点消耗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干掉了美军的重型岸防火炮之后,切萨皮克湾的大门已经被踢开了一半。随着扫雷舰逐步推进,在开辟出了一条足以让主力舰通过的航道之后,第四舰队就能扬长而入,冲进切萨皮克湾,让美国本土的政治、军事、工业中心全面的体会下帝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品尝一下“帝国制造”的重型炮弹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