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这武后下发的诏令,十条有八条都是出自他们
如今皇帝忽然把他们全都召集过去,这是要干什么?
奈何君命如山不可违背,虽说极度不解和惶恐,一群人还是只得去了。去归去,派个人给武皇后报信那也是应有之义,所以,几乎在他们抵达蓬莱殿的时候,武后也得到了消息。这下子,聪明绝顶手腕高明地武皇后也诧异了,出于谨慎考虑,她便稍稍装扮了一下,带着阿芊直奔蓬莱殿,就在门口,她正好撞上了刚到的上官仪和李弘。
上官仪虽说早就没了往昔的雄心壮志,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就和武后相处得融洽,事实上,他始终在竭力避免有和武后单独相处的机会,所以这时候打招呼过后就赶紧溜进了蓬莱殿。武后也知道在这个老家伙口中打听不到什么东西,自然把矛头转向了自己的儿子。
面对母亲的疑问,李弘老老实实地一摊手道:“儿臣也不知道父皇相召有何要事。”
对于这样的回答,武后并不满意,不过想想自己已经来了,索性就跟着进去。当看到济济一堂的“自己人”时,她微微有些色变,随即便一脸若无其事地上前,道是自己听说李治去过太庙之后便召见了这么多人,唯恐有事所以过来看看。
李治最信妻子,听了这话也不怎么在意,点点头便示意武后在旁边坐了。而面对一大群惴惴不安的臣子,还有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儿子,他当场宣布,自己要编一本书。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呆了。武后喜欢著书立说,这是满朝上下都知道的事,从以前的昭仪到现在的执政皇后,武后编著的书大约有几十本,本本都是大道理,也动用了相当的人力。然而,这从来对于写书没兴趣的李大帝,这次怎么突发奇想要著书?
原来,李治忽然对如今的国史写法不满意,决定写出一本更精彩的天皇大帝录,用来记载自己的丰功伟绩。这在以往也不是完全没有的事,所以一群臣子在回过神来之后,便开始个个附和,上官仪这个首席宰相更是掷地有声地认为,这是可以向四夷宣扬中原明君的大好机会,顺带附赠不少词藻华丽的奉承,于是就只见李大帝神采飞扬。
事情既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糟糕,武后又怎会在这种事情上扫丈夫的兴,轻飘飘几句话说得李治满面春风,倒是下头的太子李弘有些不以为然,但蠕动了一下嘴唇还是没说什么。李贤当初可没少关照过他,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没必要据理力争,没看上官仪也赞同么?
于是,在编写臣轨之外,刘祎之一批人又多了一个编写天皇大帝录的重任,想到还要帮皇后作智囊当秘书,这一帮子人的面色都好看不到哪里去,为首的刘祎之甚至还在心里暗自考虑,是不是要建议武后扩充一下这么个秘书班子。再怎么说,天天从北门进固然很方便,但从路途上来说还是绕了个不小的***。
既然人都来了,李治也要显示一下作为皇帝的气度,就留下了这么些人在便殿赐宴。和麟德殿的大宴不同,今日人少,也没有叫上教坊歌姬,但上官仪妙语连珠,气氛自是比以往更加活跃,再加上李大帝兴致高看谁都顺眼,这黄桂稠酒喝了一碗又一碗,到最后便微醉着重重一放酒爵。
“朕有贤妻贤子贤臣,古往今来,有谁能及得上朕!”
这样狂妄的话李治还从未在公众场合说过,所以一时满堂寂静。武后是“贤妻”这一点她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反对自己的丈夫;李弘虽说觉得父皇喝醉了,但也不会反对自己被列为贤子;而剩下的以上官仪为首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谁不想作为贤臣名留青史?
于是,一群人齐齐附和,把个李大帝赞得天上难寻地上没有。等到王福顺在宴后把醉醺醺的李治送回去安歇,武后不禁长长嘘了一口气——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李治就和小孩子似的爱听好话,喜欢人家顺着他。当然,若不是她当初逮着这个机会,又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而李弘看着老爹消失的方向,也叹了一口气——李贤这一走固然是轻轻松松,可贺兰烟三天两头来找他的太子妃诉苦,李令月那三个小的也缠着他要李贤,他都快烦死了。
李贤啊李贤,你赶紧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