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摇摇头,无奈的离开了。
有时候,贾诩真的很不理解这个主公是怎么想的。说他专情吧,可是他却是娶了那么多的妻子。说他滥情吧,他对每一个妻子们都好得很,也不曾闹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贾诩离开后,曾炩却是陷入了沉思。
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就是说,在中国有三种行为被称为不孝,第一种是一味顺从父母之意,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
为了没有子嗣这件事情,曾炩也是承担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在他年近三十的时候,这种压力显得空前的大。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
而曾家自从先祖曾参开始,孝之一字看的更是奇重无比。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族,在年近三十仍未有子嗣,再加上他如今贵为大汉国内阁总理、军中大元帅,其权力甚至凌驾在汉初的丞相之位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要论实际权力,恐怕就是天子也得靠边站了,曾炩的压力可想有多大。
当然,遭受巨大压力的不只是曾炩,曾炩的一众妻子们受到的压力更大。作为曾炩的妻子,她们不曾为曾炩诞下一儿半女,虽然大家口中不说,但是却是将一切的不是都暗中归结到她们的头上的。所以说,现在曾炩和他的妻子们都是苦命人。
不过,算起来,曾炩的妻子们也算是幸运的。因为曾炩的灵魂来自后世,很清楚原因在自己身上,所以对妻子们一直很好,这让她们的日子好过了不少。要是曾炩真的是以东汉时代的眼光看问题,那他这些娇妻们可就真的没好日子过了。
曾炩一直在等,等弄清自己身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的那一天。
又在江州盘桓了两天,曾炩不得不离开江州,启程去成都了。
郭嘉来信,告知曾炩,南蛮各部都派了代表来成都,将要在几天之后到达,向大汉表示臣服。
这样的重大事情,郭嘉不可能自己代曾炩处理,只有曾炩到了,才能亲自*板决定事情。
大汉国初平二年十月初一,曾炩带着两万无极卫到达成都。
郭嘉带着北疆诸将和众谋士,以及新近投降北疆的益州各位大员、将领到成都的东城门迎接曾炩。
郭嘉一看见曾炩,满脸的幽怨。这二十多天以来,他算是为益州的种种事务烦恼到极点了。
益州初定,再加上益州这么大,事情肯定多的不得了。而曾炩指定了郭嘉暂代益州牧,统领益州政事;张辽晋升为上将,掌管益州军事。
见过礼之后,郭嘉连忙说道:“主公,你还是快一点派人来益州,这些事情我是真的搞不定啊”
曾炩笑道:“奉孝,不会吧,这才多久,你就把益州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了,我看你在这方面很擅长嘛。”
郭嘉苦笑道:“主公,你要是让我帮你出谋划策,我倒是一点不怵。只是,你让我处理政事,拿主公你的话说,那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啊。这些天,蜀中诸事顺利,这完全是公达、元直与孝直三人的功劳。要是没有他们,益州恐怕真的已经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