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中的“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开头字母,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
3d电影的原理来源于人的左右双眼不同的视觉角度——左右眼睛看景物的影像各不相同。
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当画面投放于电影银幕前,就会形成左、右“细微”的双重影像。
特制的偏光眼镜能将左、右“双影”叠合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景物扑面而来、“身临其境”的神奇幻觉。
3d立体电影的市场探索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时主要是以恐怖片为主,比如13号星期五、鬼哭神嚎3、大白鲨3d,观众似乎更乐于接受立体感增强的恐怖氛围。
不过,它的缺点是相当明显,当时数码技术没有发展,一套摄影机有三四十斤重,到了数码时代,3d摄影机已经不到10斤。在放映的时候,以前的胶片3d电影必须两台放映机一起放,稍微一不同步电影就毁了。
这种3d电影不久即为市场所淡忘,电影人不再热衷于技术举步维艰的3d立体电影。所以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立体真人电影未曾有过任何大制作的出现。
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电影技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很多技术都开始可以支撑3d的拍摄。
就在去年,也就是2007年,王尚就开始将部分注意力放到了3d技术研发领域。
王尚知道,在前时空成为世界票房之王、将3d热潮推向全世界的阿凡达是从2007年就开始准备。王尚在这个时空,也早早就开始留意这部电影的信息。
幸好,王尚在这个时空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阿凡达的消息(阿凡达在前时空于1995年被卡梅隆创作)。想必是被蝴蝶效应给和谐掉了。当时的詹姆斯卡梅隆正在执导着另外一部电影。
不过,王尚还是有点警醒,3d技术应该差不多可以弄出来了,再不搞出来。这名头就要被其他人给占了。
当时阿凡达之所以可以收获如此之多的恐怖票房。有一部分原因是3d的噱头。
这个时空的华夏还算比较给力。技术、工业水平虽然跟美国有一点差距,但并不是很远。
从那时候开始(2007年),王尚就邀请了上百个专家组成一个3d研究团队。对摄影机、放映机、音响设备、操作处理系统进行研发。
期间拆掉的各种国外领先技术的设备也多多达几十架,耗费的资金更是高达十几亿。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王尚为这个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王尚通过脑中链接前时空的网络,此时前时空开始将已经发展到了2020年,关于3d的技术也是飞速发展。很多的过期技术资料也开始被破解公布出来。不过这些过期的技术资料拿到了现在这个落后了十几年的时空,足够先进了。
在去年,当王尚发出了邀请,提出要研发3d技术的时候,所有被邀请专家都不禁被王尚的想法震惊到了。不过当王尚将一些资料给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变得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也开始顺从的加入到了研发团队中。
在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研发团队,但都不知道这个研发团队到底是干什么的,一直神神秘秘,甚至几乎所有天王影视公司的员工都不知道,也就只有王尚还有毕翰总经理知道这事。
不过毕翰总经理目前还并不太重视这一块,有时还在郁闷公司除了特效投入之外,又多了一块巨大的资金消耗黑洞。
如今刚刚到除夕,就传来了这等喜讯,岂能不让王尚欣喜若狂?
“好!太好了!”
第二天,王尚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前往燕京的飞机,当天中午就来到了水木大学附近的一座大厦。研发总部就在这里,王尚特地在这里买下了3层楼,用做研究。只见整3层被玻璃分割成为了一块一块,里面绿化植物琳琅满目,一眼过去超级赞,让人在工作之余还能感受到那种大自然的气息。
很快王尚就见到了研究团队的负责人,水木大学的教授梁振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研究者。只见他带着一个堪比啤酒瓶底的眼镜,正在指挥着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调试着一台电脑。
看到王尚来了之后,就变得一脸喜气,拉着王尚直奔一个试验室。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