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迟迟不敢下笔,除了是自己的学历有点浅以外,更为主要的是:读的书还是很少。
这两个原因一度让我很自卑,缺少自信。后来看到周国平老师写的文章——当一个人在某方面,例如权力、财产、知识、相貌等——处于劣势状态时,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你只要拥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较容易克服这类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荡地站立在世界上。
这好在让我多一份自信,又开始相信——世界上只有坚韧才能走得更远。于是乎,书看得多了起来,可毕竟拉下太多,总是差一些。今天看到雷抒雁写的读书如吃饭竟有同感,便也学着写篇有关读书的文章。
读自己的书,我说得自己的书——是自己喜欢读的书。我都成为自己的书,这些书看来有启发,能增智,能明理,能填趣,读后大呼过瘾,如同爱饮者一样。
即然这样,就读来没有章法,进入图书大厦,往往没有目标。随便一翻,如有一句话能打动我,决不是冲动,买回家观看。而且读书随着感觉走,如,前段时间都梁的小说轰动一时,我就有兴趣买回家。看到书后面的价钱也是心疼,可每次走出图书大厦,就只剩下坐车的钱了。
现实的社会就如雷抒雁所说:读书如同快餐了,谁还会一字一字去读小说。我也是一样,我也是凡人,但我这人缺点明显,不愿意献媚弯腰,就是功利的书读了看来也是白瞎。既然这样,干脆就满足自己的随性而为,时间长了,感觉也是不错。
我不喜欢网络上看书,眼坏,累不说,老觉得没有读书的味道。没有墨的香气刺鼻,只剩冷冰冰的屏幕了。网络上的诱惑也太多,定力不够也不成,忽然而来的妹妹头一直闪烁,你说怎么办?
还是捧本书来,闻着墨香,即使读着读着睡着,这般文雅之事,也让我有超越他人的自信。
一个人先天的东西如果优势太强,比如容颜或者背景,是好事也是坏事。其实,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多了,你就会吃苦头在后面。古人讲的阴阳,太极就是这个道理,说的是平衡。后天的东西到可以弥补,只不过不懒而己。
初始读书时,由于水平太低,往往按着他人介绍或者报纸来的指引去买书,还多数看不懂。真是郁闷,看着看着就发困,儿子在哪里又喊又叫到能看下去,你说怪不怪。
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暂时远离烦嚣尘世,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去读书。古时文人喜欢这样,现如今想这样做就难了。真要想这样,寻份简单的工作,当然要能养家糊口,然后耐心读书,以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读书有时不求甚解,见自己喜欢的句子,一直读下去,然后再读回来,感觉特爽。
上学时,考试经常不及格,可能天生读不来学习,读起书费尽完全没有现今的潇洒。读到高兴处,写来感动自己的话语,我庆幸自己找到了精神的共语者。
真正说来,读书的乐趣——在于能和智者谈话,交流,这种沟通能超越时空,因为,真正智者的思想是可以超越时代的。我甚至不喜欢看长篇大论,我一度认为一句话能代表千言万语,是能拨动心灵的。周国平是我喜欢的作者,经典话语总是很短,很说明问题,主要是胸怀能说明他受过挫折。
读书等于找到了前往观光明的道路,纵然很长,也会有曲折,但目标明确,总会到抵达的。
我很庆幸自己喜欢上了读书,把我引上了走向智者的道路。你要问什么感觉,一天一个样,决不是重复昨天而过,当然这主要是指精神的提高。
如果一个人重复昨天而过,等到晚年回首人生,浪费人生,会后悔的。
古人讲:书中自由黄金屋。我并不认为是这样,我觉得生活的道路你只能走一条,多读书你就能不用亲自尝试,就可以走更多的路。你可以借鉴,你可以领悟,你也可以感叹,你也可以猎奇你读书时的感觉,能瞬间走过人生的百年间,乐趣显而易见。
读书的感觉任何人都不一样,包括大师级的人物。谁都不能代替你。
最复杂的东西,往往包含最浅的道理。
我深信不疑。书中会解释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