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结婚那年,我和丈夫一起去过一次,给我的影响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穷,用两个字就是贫困,用一个词那就是家徒四壁。
那是1998年,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汽车,沿着泥泞坎坷的小路艰难的步行了又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小姑的家。一院低矮、潮湿、阴暗的土墙平房,形容憔悴的小姑姑父,三个黄瘦的、拖着鼻涕的孩子,打着补丁的被单,让我们看了直想落泪。
八年了,又要去小姑家了,不知道迎接我们的是什么?
宽敞明亮的依维柯把我们一直拉到了小姑的家门口,一座新式的二层小洋房呈现在我们眼前,高大气派的门楼里迎出了红光满面的小姑姑父,几年不见,他们仿佛更年轻了。
因为离的太远,我们很少来,小姑别提多高兴了,领着我们前院后院,楼上楼下地参观,什么天然气、大彩电、冰箱、抽水马桶,从前那个定格的印象又冒了出来,我们仿佛是在梦里,惊讶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机械的跟着小姑,小姑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小脑袋瓜想啥呢?姑福了,你不高兴了?”
坐在舒适的大沙发里,吃着刚从树上摘下了新鲜葡萄、苹果、猕猴桃,小姑如数家珍地聊起了她家的变化。
近年来,农村的政策好了,孩子也大了,他们承包了几十亩责任田,除了种植粮食,还种植了苹果、猕猴桃、葡萄、棉花,油葵等经济作物,由姑父和儿子打理,两个女儿外出打工,小姑呢,则凭借她的巧手在家搞刺绣,一家人巧干加苦干,几年下来,可不就富了。
正说到高兴处,小姑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把家里人的手机号码给你们,我的,你姑父的,三个孩子的都记下,以后有什么事情好联系”我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小灵通又一次惊讶了,他们家竟然有5个手机!
又见小姑,我感慨了: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人心,农村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有了盼头,劲头更足了,正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走向富裕,走向未来,一个又一个富裕的、生态的、环保的,和谐的新农村在中国西部大地上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