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霸王别姬与底层关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除了贾樟柯的电影技巧还不成熟之外,除了贾樟柯显得有些刻意的关怀底层的姿态让人反感之外,就是他的电影中所拍摄的人物的生活,不是大多数人所期望从电影上看到的别人的生活。通俗的说,这可以理解为的电影娱乐性不强,再往深里追究,我们不妨说,这是因为从电影中间,大多数人所希望看见的,还是离我们的生活更加遥远的生活画面。因为那样,我们就可以不去深思,因为那样,我们就可以无关痛痒的去从中取乐。

    最早喜欢贾樟柯电影,最早追捧贾樟柯电影的人,听说都是些小资人士。这个事实倒是不出人意料。你想让山西汾阳的人去选择看一部电影,我猜测他们更愿意看到描写那些小资人士生活的电影。画面转来转去,全是干净的城市,明亮的咖啡厅,华丽的酒楼,好烟好酒,美丽开放的城市姑娘。可是对于小资人士,或者说城市里的那些愤世嫉俗者来说,看惯了这城市里的一切,看到贾樟柯电影里的那些破落城市,可能反倒会引起他们更多的新鲜感,和一种别样的刺激。而这刺激,有可能就是一种虚无的对于现实,对于底层的关怀感,以及让自己显得与其他城市人显得不同的优越感觉。

    别人的悲惨生活,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是廉价的同情和悲悯之心。如果是这样,那就真的太可悲了。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步入下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贾樟柯电影的评价标准?或者说,关于任何一部电影的一个评价标准。

    在这个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有一部分尚且没有富起来的时代之中,我们总是难免听到太多这样的声音,那就是呼唤艺术家们去关心底层,关心那些还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阴暗角落里的人。所以只要一个人,不管他本身究竟在过着富裕或者不富裕的生活,去写,去拍摄一些类似贾樟柯类型的东西,就会莫名其妙的受到很多所谓的有良心,有爱心的人的关注和夸大其词的追捧。我总觉得这是一件最荒唐的事情。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那个叫做特里萨嬷嬷的人,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将的时候,曾经拒绝了当天的晚宴。她说:与其我做了一些事情就在这里享受如此丰富的食品,还不如将这些食品拿出来和那些我所惦挂的孩子一起分享。要是我依旧没有记错的话,当年希望拯救人类的耶稣,自己最后就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知道这句话放到这里合适与否。可是我想说的是:自己不作出丝毫的牺牲,自己在享受,却在高处不断的摆出一副很有良心的模样去居高临下的,一厢情愿的,颇有优越感的去关心或者呼吁关心底层,这是一种最虚伪的行为和姿态。这就叫做真正的没良心。

    那么就这个意思往下说,我们不禁要厌恶那些以题材做文章的人了。题材不是评判艺术的唯一标准。贾樟柯的影片是好是坏,单单用他的题材来评价是不适当的。底层是什么?而高层又是什么?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也不能被否定的,那就是无论是高层的人,还是的底层的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要活在这个世上,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去反映,去挖掘他们独特却又普遍的内心感受。

    这时候再回来说贾樟柯,我觉得一个合适的说法,就是贾樟柯所描写的题材的确是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有所忽略的,这也的确给他的电影添加了许多格外的魅力。可是这并不能说明他的电影就在艺术上到达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我看来,贾樟柯的电影中还有愤怒,还有不平之心,这才是伤害贾樟柯电影表现力的最大凶器。如果贾樟柯不能去除这种心态,他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这种不恰当的,或者让我们有所怀疑的对于底层的关怀,可能会造成电影本身的不圆润,不成熟,不完美。镜头中一种要呼唤起社会良心的虚无意念,最后反倒会影响了电影的叙事本身,让观众失去了自觉去体味的无限空间。我想贾樟柯没必要去这样在电影中表达自己对于底层的关怀,他完全可以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后,去为山西汾阳的老百姓去修几条漂亮的马路,修几个优美的花园,而在电影里,尽量的将这种情绪淡化,或者尽量多的留给观众去思考就罢了。恐怕那样,他的人生境界,以及他的电影境界,才会达到一个更为令人尊敬的高度。

    话到此,不如打住。

    3、小武一样的贾樟柯

    从小武身上,我们还不难发现贾樟柯的影子。其实小武生活的背景,就是贾樟柯所成长起来的地方。在小武这个人物的身上,也极其多的透露出了贾樟柯本人的心路历程。小武生活在一个破落的小城市当中,渴望着象项羽一样将来能有一番作为而后衣锦还乡。封闭的小城市当中,对于太原,对于北京,对于香港录像里的那些别处的生活,小武总是难免透露出一种难言的艳羡情怀。可是他却无力走出那个他生活的小地方。这恐怕不仅仅是小武的情结,更加是千千万万个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的小青年的情结。贾樟柯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贾樟柯最终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后来所展现出的电影才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终于走到了风景无限的大都市里,也可以风光的回江东去见父老了。

    前面说道片中的小武在想象当中,或许曾经把自己当成了项羽,因为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的梦。这个梦就是有所成就,得胜还乡。那么贾樟柯又何尝不是?小武的这种情结,其实说回来,也正是贾樟柯当年的情结。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对于商人,有所成就就意味着挣到大钱,对于公务员,就是早日高升,而对于艺术家,就是早日成名。小武整个影片当中,一直有一种感觉在贯穿全场,那就是其中的人物总有一种强烈的离开那个生活环境的愿望,却总不能达成。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总在期待着下一个画面会变得干净靓丽一点,可是也在屡屡的失望当中,直到影片结束。或许这就是贾樟柯旧日的心境,或许这也是小武所代表的那一类小城市里的青年的普遍心态。

    这时候我们提到了另外一个关键词:成名。这时候我们再次说到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时候,这个关键词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其实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成名这个词汇都不应被我们所忽略。因为这个词汇会提醒我们,做电影的人,或者搞艺术创作的人,绝对不会有完全脱离了名利之心的人。而且这种名利之心,并不象我们认为的那样,会多么严重的损害到艺术本身。有时候,其实创造出真正伟大艺术的艺术家,最初的创作冲动,或许就是那种产生于生活压迫的名利之心。

    所以说,其实说艺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什么崇高的社会责任,也不那么让人觉得信服。在我看来,艺术最先还是来自于人的欲望,来自于人改变自身生活的冲动。来自于人身上所左右冲突的不安分当中。

    2007。5。25(草)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