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具有一个相对的评判标准。诗歌的好坏的判断,应该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可是我现在就在想,是不是这个标准,理论上,还是不可终极言说,不可穷尽的呢?就像科学上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一样。有人说,诗歌的标准是一个潜在的标准。有人说,诗歌的标准在于叙事和抒情的完美结合。有人说,诗歌的标准就是文字和事实的恰当吻合。还有人说,所有的现实主义都是杜甫,所有的抒情叙事都是诗经,所有的民间都是乐府。但是我觉得,诗歌的标准就是存在于我们所书写的无数的好的和坏的诗歌中间。是应该先有文本,再有批评的吧。如果没有诗歌,那么何谈标准?如果没有坏的诗歌和好的诗歌的同时出现,那么何以有来自于比较的标准?
那么诗歌的标准,是不是就是所有写诗的人,所一起达成或者发现的一个共识呢?而且最重要的还是,永远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类似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你只可以去无限的逼近,却永远不要想获得。获得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手诗歌,都是一个关于诗歌的具体标准,或者为诗歌的标准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模式。诗歌本身,就是最具体的关于诗歌的标准。那种企图寻求出一个标准就想从此天下太平的人,是徒劳的,是白日做梦。这个天下永远都不会绝对的太平。或者已经在内心和血液和手指上沾染到了最接近当前诗歌的标准,就企图之后永远如此的写下去,而借以指责别种探索的人,也是反动的。每一个写诗的人,必须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写下去,不停地探索,去发现自己审美血液中,也在慢慢长大,或者成熟,或者苍老的所谓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果然胜于结果。诗歌最有意义的也就在于,写作的过程,而不是写出接近现行评判标准的诗歌的这样一种结果。更不是自己的诗歌已经逐渐的成为现行的标准。一个已经在某一文体风格上趋近完善的诗人,于个人,毫无疑问的是,他内在的标准和手法的沉淀,已经可以促使他得心应手的写出许多的优秀诗歌。可是对于整体而言,是不是可以说,他的艺术生命已经少却了发展的可能,他的前进的脚步,已经停滞了。
标准是死的,诗歌才是活的。诗歌才是主体,而标准是客体。标准是诗歌的后来物,是附庸体,只是在促进自觉写作的时候,才发挥作用。这样的话,是不是恰如其分,我不知道,可是我总算是知道了,强力而浮躁的去追问,究竟评判一首好的诗歌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问法是不合事宜的,也是无理而急功近利的。诗歌的标准就是无数的诗歌的总和,包括那些大家认为不好的作品。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可以站得住脚。
那么不如让我们还是写,让我们的诗歌自己说话。让我们的诗歌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更完善的,永远没有尽头的,关于诗歌的标准。如果在某一段时间,你老是不断的追问诗歌的标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也大可不必急躁或者羞愧。我顽固的相信,里尔克或者聂鲁达当年,也曾问过他们自己,同样的问题。或许他们现在在黄泉之下,仍在不时的追问。
2005。5。23(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