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唢呐情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再次见到铜锁,是个冬天。

    但我无论如何也难把眼前的铜锁与三年前见到的那个锁子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或使一个人由年轻变的苍老,那实属正常。但对于铜锁来讲,这一改变似乎过早,这毕竟才短短三年不到的时光,毕竟他才二十五六的年龄。

    因此,我感慨之余,心里莫名地生出许多伤感。

    那是三年前的早春,我与几个从事摄影和美术的朋友去乡下采风。去长白山脉靠近边境的一个小村。

    这着实是个人迹罕至的好地方。到处是清秀挺拔的白桦林,稀稀疏疏的村落,稀稀疏疏的人家。不过,与秀丽雅致的风光极不协调的是这里偏僻、落后和极度的贫穷。

    住下的第一晚,大伙正兴致勃勃地坐在胡老汉家的炕上喝黄呼呼的玉米粥,一阵清凉的晚风把一曲清凉悠扬的唢呐声送进了耳朵。一行人中有个搞民乐的朋友,仍下饭碗僵直地立在那。

    “唢呐!唢呐!”他像中了邪,嘴里嘟囔着立时跑了出去。

    “那是咱村锁子吹的。咋了?好听?”胡老汉问。

    铜锁是山里孩子,就生活在这儿。

    铜锁多才,不可思议地吹一手悠扬嘹亮的唢呐。

    铜锁生的唇红齿白,清瘦细挑。

    铜锁脸上挂着明朗的笑,是个阳光少年。

    就这样,认识了铜锁。

    三年后的今天,再次见到铜锁,真应了那话:青山草木依旧在,人却不似那时人。

    “哎!锁子这娃命苦哇!挺好的孩儿,白瞎了”

    胡老汉捋着稀疏的胡子说。

    在我刨根问底的哀求下,胡老汉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去年冬天发生在铜锁身上的故事。

    这锁子打小生下来就是个苦娃,是个遗腹子。

    锁子出生后一直跟他爹过,他爹在咱这儿大伙都叫他四叔,在乡下也算是半个手艺人,靠给人打金银首饰为应营生,但也没积攒下啥财富,连给儿子说媳妇的钱也没攒下,锁子那孩子最大的本事是吹得一手好唢呐,那唢呐吹的叫个绝呀!十里八村的,哪家有个大小红白事儿,准有那孩子的身影,少他不得呀。

    锁子打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的名声就已很响了,除了学习,一有空闲就跟鼓匠班子的人给人家操办红白事儿。那孩子学习好,脑子活络,爷俩一门心思攒钱,一是给自己说媳妇,二是想考城里的艺术学校。

    去年冬天。无雪无风,满山林子嘎巴嘎巴的冷。锁子他爹打外面做活回来,喜滋滋地对锁子说“明个早起,去给四家乡姓黄的人家吹喜,人家都答应了,奶奶的,办完喜事给咱一瓢面呢!”

    第二天锁子起的早,紧赶慢赶走了俩钟头山路,翻过梁子,远远就见到了那热闹的黄家。

    锁子脑袋上“滋滋”地冒着热气,闷头在黄家后院就地垒起的灶台上连气儿喝了三大碗羊汤,脑门子上就更加热气腾腾。喝了羊汤的嘴也泛着油晃晃的光泽。锁子看时辰还早,就独自蹲在人群外的井台上看热闹。

    锁子好奇地向旁人打听才晓得,姓黄的这户人家是个乡长。

    坐南朝北四四方方俩大院,靠路边的院子里,一溜大灶已经砌在了空地上,除了那大灶,黄家还让人从乡小学校那边拉来几个门板当案台,这真是排场!成片子的猪肉白晃晃地摆在那儿,院子几道门的门楣上,挂着亮堂堂、红彤彤的灯笼。门上一律贴着扎眼的、金闪闪的大喜字。

    对于锁子来说,七里八乡娶亲吹喜场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