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着的精神,正和我要在西藏在下里所试图揭示的微言大义,完全一致。生活就是如此。你急不得,你也不能抛开了现实而去追逐你所谓的理想。你更不能忽略了那些貌似不重要的琐碎事物而去追求一时的痛快。那样只会让你的生活陷入更大的被动当中。
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难道会不理解,当一个写作者写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如何的焦急?他是多么想奋笔疾书,将自己已经酝酿成熟的想法赶快写出来?当终于可以安静而不被干扰的坐在电脑前,那是一种怎样美妙的感受?可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克制。我只是随遇而安。真的从其他事务中抽出时间来了,我赶快去写一阵。可是一旦生活中的其他事务将我牵拌住了,我也是想,无非就是将写作的周期延长了而已。所以,就这样,耐心而坚持的,乐观而从容的,我写完了这部书。我得说,在全书的最后一个字被敲完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从来也没有过的喜悦。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作品的完成,或者说一个事情的完成。而另外一个则是,我从这过程中所了解到的那些东西。关于人生该如何进行的东西。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关于作品本身,我都不那么感兴趣了。让我最感到鼓舞的是,我知道了从此,哪怕就算我一个字也不再写了,写作从此与我一刀两断了,可是这次的写作经历,却给我上了非常宝贵而重要的一课。我知道此后,该去如何更从容优雅的面对我的生活了。
那么之后就讲到了‘下’这个字。为什么西藏在下?这正是因为在写作这个东西的时候,在我实现讲述西藏生活的愿望之时,在我的心底,我始终坚信任何地域的生存状况,只要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总是形而下的。形而下才是一切形而上的基础,也是一切艺术的基础。而在西藏在下这本书中,我尤其挑选了在西藏生活着的人中间,最接近下方的一类人。那就是在这里操着皮肉生涯,被现今的人称为小姐的那些可怜的女子。西藏在下里的对话也是粗俗的。基本上就是生活中最本真的语言。这一点,也是希望继续将前面的理念进一步放大。
关于作品本身,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作品还没有进一步的修改,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比如前面讲南小川曾经在和马元分手之后,结婚又离婚了,可是后面的情节与此却有所偏差。可是这也只是我不愿意马上修改作品的原因所造就。你或许猜到了,这正符合我前面所提到的自己的心情,这部书的完成,最大意义上给予我喜悦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完成作品本身的过程。要是按照小说家们经常采用的一个比喻,那么我的情况就是:不是为了一个孩子的呱呱落地而喜悦,反倒是为了在孩子孕育了如此漫长的十个月中,自己所经历的过程而欢喜。
最后要说两个事情。
一个是这本书的基本思路,在我的脑海里已经盘旋了许久。因为我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个叫做杨沐的朋友写的一篇西藏在上的原因,激发起了我将之在很短时间内写出来的决心。这个细节就难免让人说到网络。生活在网络中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你的生活从此和别人有了更方便更广阔的联系。在十几年前,这简直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不是杨沐的那篇文字,我的这篇文字,恐怕还要在我的肚子里放上好多年呢。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真的要感谢网络。
另一个也是和网络有关,今早上看到一篇说王小波的文字,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心有戚戚。那个作者说,王小波的死因,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他的职业和事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这位高明的作者能够从已经被放置在神坛上十年之久的王小波身上,看出这一点来,实在叫人很是钦佩。而这一点,似乎正和我刚才在这篇文中讲到的思路基本吻合。可是要我用自己的话说,并且假定那个作者的这一点分析姑且还信得过,那么我要说的是,造成王小波早死的缘故,估计还是他没有完全做到他自己所强调的一点:在世俗生活中优雅的行走。他的写作没有恰如其分的在他的整个生活中处于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可是到此,我也再不好说什么了,再说,就要招人骂了。可是非得要说的,就是要再次提到网络对于现今生活的塑造。恐怕这一点,是这个时代最为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在拓展民众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度方面,怎么夸大网络的功效也不过分。
那么最后就说到和我一样的那些业余写作者了。我想抱有文学抱负的人是伟大的,他们为之付出再所不惜的牺牲,也是值令人尊敬的。可是老话重提,虚荣心,功利心,恐怕是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人也避免不了的事情。尤其在理想和生活的纠缠当中,许多人还是不免要迷失了方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最终破坏了平凡生活中可以获取的幸福。那么这时候,始终记住一点信念,可能对于象我一样业余写作的人,也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而这一个信念,我觉得就是将生活进行下去,才是一个人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2007。4。13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