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勤劳上,已经做足了功夫。每星期从县城到一百公里之外的省城进货两次,整整20年,她走过的路程已经足够周游世界。)
平时我在家的时候不多,一年回去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回家之后,中午吃完饭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溜达到大姐的店铺里去,和她聊聊。一年没见了,大姐又频添了几根白发,一年来的日子过的怎么样,我的小外甥上学上的怎么样,这些都是我们大概聊到的话题。可是就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大姐一点也没有耽误她的生意。实际上,不时地有一个人走进来,大姐或者只是轻轻的打量他们一眼,或者是走过去,随便的招呼一下他们。我在那里坐个一两种头的功夫,大姐也就轻轻松松的卖出去几件衣服了。简单的算个帐,一件衣服挣个20元,一下午,大姐的收入也在百元了,就在跟我聊天的这个功夫中。可是在大姐这里,我觉得我对于生意的看法和理解有些不对口了。比如为什么,她没有象我所期望的那样,表现的极度的热情,却同样的做成了生意。另外,为什么对于同样走进来的人,对于有的人,她就愿意走过去问询一下,而对于有些人,她却理也不理,一个劲的只顾着和我说话呢。
我跟大姐对此问题进行了咨询。大姐哈哈的笑了起来。大姐告诉我说,有些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是无聊闲逛的,你去招呼,也只是浪费你的口舌罢了。有的人,的确是诚心进来买东西的,对于他们就要区别对待了。另外不能一律热情的招呼每一个人,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人,你去热情的招呼他们,他们就觉得不舒服。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见解,需要静静的一个人打量观看结束后,才会跟你仔细的询问某一件衣服的问题。所以这时候,一旦你主动热情的去招呼他们,其实是破坏了他购买的欲望和心情,其实也是破坏了你的一桩可能利润颇厚的生意。而有些人,你非得去招呼他们,因为你如果不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受了冷落,很快就出去了,你于是也遭受了一次损失,一次做生意的机会。
听到大姐的话后,我似有所悟但还是固执的问了一个问题:那你究竟是如何清楚的知道他们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大姐又笑了。她告诉我说,你难道忘了我跟着父亲做生意,比你上学的时间也不短了。
别的废话就不要说了。从我大姐这里,我又得出了一个生意之道:实践。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得出一个具体而实事求是的经验。这个经验才能恰如其分的符合这一个具体的生意,具体的消费环境,具体的城市文化和人群的心理。热情应该是普遍的原则,但是这热情离开了智慧,离开了符合现实的调制,恐怕也是只能带来空伤怀,而不是实在的利润了。于是我们进一步的说,把南京的好的生意模式,一成不变的搬到兰州,连同它的经营方式,服务方式,恐怕是不能保证成功的。这里面牵涉到的不仅仅是先进与否和好与坏的问题,而是一个地域与人群的不同差别。
无论水果摊还是我大姐的生意,都是些小生意。我们不妨来看看稍微宏大一些的生意。中国移动,也算是生意中的一个典型。这种生意尽管面对的依然是无数微小的个体人,尽管在每一个人身上获取的利润,也不比我大姐在一件衣服上,或者我经常关顾的那家水果店在一箱橘子上获得的多多少,但是这其中又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别样的故事。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搞清楚这么详细的区别,但是我却注意到了中国移动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他们不会厌烦哪怕多赚取一分钱的机会。这当然和他们巨量的用户有关系,但是足以说明一个精明的生意,是如何从针尖上削铁而最终致富的。中国移动,总是不厌其烦的推出一些花样翻新的业务,让你眼花缭乱,让你情不自禁,让你不知不觉地去消费更多的钱。这就是一个需要一切的生意人学习的榜样,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变化销售的样式,让顾客感觉到你在不断的改进服务,改进经营。实质上,对于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商家,哪怕他们真的是在换汤不换药的变着方法,更凶狠的榨取消费者口袋里的每一分钱,我们作为消费的群体,却总是对于他么的每一个举动是充满希望,为之不断的付出,不断的产生购买的欲望。一次我和我做生意的哥哥通电话,我就提到了这个例子。我们最后在一个事情上达到了共识,那就是:一个生意,必须是要不断的翻新花样的,哪怕是换汤不换药。在生意上,这的确是一个救人性命的好方子。不如把这一条,称之为我的又一条生意之道。
那么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来更好的经营我们一门具体的生意呢。我的意思是说,除了我前面所说的几点,无比的热情,具体而耐心的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及不厌其烦的换汤不换药或者换汤也换药之外,我们还应该把握哪些原则,哪些生意之道,才能让我们的生意,兴隆通四海呢。这时候我忽然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失望,我失望于我忽然意识到,我要真的详尽而完备的总结这个看似并不严重的问题,我需要的不是几个pagedown,而是几十个才能写完的。并且最大的失望还是,之后我拿着这样的一本我亲自撰写的生意之道的宝典走到大街上,并不能保证我马上就能做随便的一门生意,而能财源茂盛达三江。归根结底,生意还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精密的操作。并且包含了科学都不能拥有的其他天时地利人和的非常要求。生意,真的是需要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呀。
这时候我想起了诗歌的写作。我忽然发现,居然在某些方面,诗歌的写作也具有生意上的一些特点。比如,当你勤奋而热情,并且具备了一些技巧,形式,以及内容的理论指导之后,你还是必须先去实践,才能最终知道,你会不会写出一首好的诗歌,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没有一本诸如诗歌之道的宝典,可以促使你一劳永逸的,写出一首又一首的,不朽的优雅诗歌。多么惋惜。
到这,我该说的生意之道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我这时候再扯出人生,你一定会恼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