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来告诉一个真实的西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问一个藏族同事,他来自于昌都的一个贫穷的县城,那里一年之中多半时间大雪封山,不得出入。后来又到内地读书,并且是在中国最繁华的最有现代意味的城市上海,受到了良好的现代教育。所学的专业又是最为现代最为细致的心理学,可以说他是一个开化的觉醒的现代人。我问他,象他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肯写一点关于真正西藏真实的生活状况的东西,却容忍那些到过西藏几个月甚至几星期几天的采风者对西藏作出的许多未及皮毛的肤浅描述,甚至不真实的描写充斥于市场呢?他笑而不答,只应付我说,一两句话也许说不清楚,哪天有机会可以长谈一次。不过我倒愿意说明一点,那就是我如此问他的确是有点原因的。

    可将在西藏生活的人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那些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却未曾受过太多教育者,也很少有机会到外界(内地)去接触过别样的文化、异己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些被国内外的学者所研究的文化风俗,那些被外来的游客视为新奇无比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正如我碰到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我的: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我们生活中的一点点普通的事情可做出一大篇文章,那有什么可说的吗?事情本来就是这样!这里好象牵涉到一个民间与学院的关系。其实正是这第一类人构成了西藏的主体文化,他们的生活本身正是整个西藏文化的构造基础与载体,他们正是西藏生活着的大多数,他们正是所谓的西藏的群众(人民)。在学院中人于外来者的眼中,他们变成了充满神秘色彩的被研究者,藏区之内到处可见的磕头者,布达拉宫前,大昭寺外,或者通往圣山的道路上,对于第一类人,这就是当下的实在的生活,对于那些研究者,却成了一种虚无的意象,犹如画中之山水。

    另一类则是象我一般外来的居住者,也许这些人在这里住上三五年,七八年,十多年,甚至一辈子。但他们永远都不能象前一类人一样生活,准确地讲,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同的心态。他们的根不在这里。他总有一种漂泊感,总有一种离去的期盼。我的汉族同事,哪怕在这里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同志,也都会在内地买房,准备将来退休之后养老。不是他们不热爱这里,问题是对他们而言,没办法谈热爱二字。也许一但离开这片土地,曾经工作几十年光阴,在那里恋爱、结婚、生子,在那里工作、交友,便会又在内地对这里日思夜想,魂牵梦萦,那里强烈的太阳以及浓浓的酥油茶。可是就在当下,他们这类人却很难从那种自小留在记忆中的成长经历里脱离出来,无论态度还是想法都处于一种惯性之中,他们总是有一种感觉:这里不是我的家。

    再一类人则是旅游者,不如称之为经过者,甚至不能称他们为暂住者。这类人对于现今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应该说本质上,他们在各自长期居住的地方过着一种本质上并不异于此地第一类人的生活,只不过地域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可以允许这些人每年几次离开家乡去观望一下别人别处的生活,聊以消解平日生活中的压抑与无聊、紧张与单调,他们对于所到地方的认识,由于停留时间及他们本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